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论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18 14:02

  本文关键词:论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 文化 经济文化化


【摘要】:经济文化化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与文化互动的日益频繁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新趋势。经济文化化,是指经济由主要依靠大量消耗简单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等来实现产值与利润增长的状态向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文化因素,经济发展中知识、科技、信息乃至审美、心理等要素越来越起举足轻重作用的状态的那种转变。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因素作为一种背景、动力、连接纽带甚至是构成要素,在客观上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因而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资本——智力资本、文化资本,其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的文化化趋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 人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现代商品要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而且要能够满足人类物质需求以外的其它需求,主要表现为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产品应包含更多的精神内容与文化内涵。这种现实的社会需求必然推动经济发展向文化方向的渗透与转变,使文化由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并逐渐转变为经济发展核心要素,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源泉。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转变反过来也对文化本身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这种转变增强了文化本身的造血功能——使文化发展由此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同时,因文化资源由此而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资源,又可导致人们对文化的愈加重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必然导致人们对教育的重视——注重人智力因素的开发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这一点而言,经济发展向文化化的转型又会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即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从概述经济文化化的内涵及成因入笔,详细地分析了经济文化化趋势的成因,并通过对经济文化化的表现与特征的探讨,得出了“经济文化化的本质乃是社会生产力的智能化、文化化,是人类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一重要论断。同时,根据当前我国及世界经济文化化发展的客观现状,预测了经济文化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影响我国经济文化化发展的几种因素的客观分析,给出了我们在加速我国经济文化化转型方面应采取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经济 文化 经济文化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
【目录】:
  • 引言8-11
  • 第一章 经济文化化的内涵及成因11-19
  • 第一节 经济文化化的内涵11-12
  • 一 文化与经济的界定11-12
  • 二 经济文化化的内涵12
  • 第二节 经济文化化的成因12-19
  • 一 经济文化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3-15
  • 二 经济文化化形成的外部条件15-19
  • (一) 经济文化化是人类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结果15-16
  • (二) 经济文化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6-18
  • (三) 经济文化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18-19
  • 第二章 经济文化化的特征与本质19-34
  • 第一节 经济文化化的表现19-27
  • 一 文化贯穿并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19-23
  • 二 文化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23-24
  • 三 智力优势正在取代资本和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24-26
  • 四 文化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26-27
  • 第二节 经济文化化的特征27-32
  • 一 文化资本主导化27-29
  • 二 产品精神化29-31
  • 三 经济发展人本化31-32
  • 第三节 经济文化化的本质32-34
  • 第三章 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34-51
  • 第一节 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34-42
  • 一 经济文化化的发展现状34-37
  • 二 经济文化化的发展趋势37-42
  • (一) 商业文化美学化,工业为美而生产37-39
  • (二) 产业文化理念化,经济为理想而奋斗39-41
  • (三) 代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41-42
  • 第二节 经济文化化的影响42-51
  • 一 经济文化化对经济的影响42-45
  • 二 经济文化化对文化的影响45-46
  • 二 经济文化化对政治的影响46-47
  • 四 经济文化化对人全面发展的影响47-51
  • 第四章 我国在促进经济文化化方面的对策思考51-62
  • 第一节 我国经济文化化的发展现状51-55
  • 一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51-52
  • 二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52
  • 三 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特别是企业的品牌建设52-55
  • 第二节 影响我国经济文化化发展的综合因素分析55-58
  • 一 观念落后55-56
  •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56-57
  • 三 国民整体素质不高57-58
  • 第三节 我国的对策58-62
  • 一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58-59
  • 二 重视教育、增加投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整体素质59-60
  • 三 大力建设适应经济文化化发展的一系列重点工程60-62
  • (一) 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为推进器60
  • (二) 品牌化工程,,以品牌化形成制高点60-61
  • (三) 特色化工程,以特色化为制胜之道61
  • (四) 企业文化工程,以企业文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文章6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毅;网络文化释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程桂萍;论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李其荣;“凡事都有可能”——美国硅谷文化探幽[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4 薛荣;贾兵强;;先秦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再生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5 杨恩寰;艺术交流与现代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赵建,朱弋玮;入世背景下产业信息化的迫切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陈乐钢;知识经济与企业继续教育[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李武;网络时代金融安全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包华军;;结合地域文化差异加强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姜自茹;;中日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牧;;优化人才服务系统 提升人才服务质量[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2 陈卫;;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发展轨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斯力格;冯少兵;包卓力克;李荣日;安轶龙;;基于文化视角下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形象再造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陈艺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5 赵鹏;焦信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6 查谦;;从杨澜专访系列的人物身份看中国社会转型期阶层分化的部分特点[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宏魁;王辉;;建设安全文化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琦;;提高规划审批工作的效率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网络政务应用篇[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10 许琦;陈刚;;搭建网络综合体系 更好服务城市规划——以长沙市规划管理局为例[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鄢显俊;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云南大学;2010年

5 陈颖;创意产业集聚区环境对创意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白宇;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8 聂黎;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车间动态调度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党洁;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传承与发展[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孙长江;邓小平社会发展代价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徐儒耘;论美国连锁企业文化的发展及其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聂海军;辽河油田物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8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58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7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