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摘要】:列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领导和经历社会主义建设,使得他在经济伦理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为指导,自觉或不自觉地依据当时俄国的客观经济关系,对俄国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发展规律以及道德在俄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列宁对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分析,主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决定论”思想,并根据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进行阐述,他认为经济决定论是指从生产力和交换方式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吸收非经济因素的思想观念等精神性的东西,并指出道德归根到底由经济状况决定,并且道德随着经济状况变化、发展而变化和发展;列宁对经济现象评价提出了三个主要的伦理标准,即:效率、公正、自由,列宁阐述了这三个伦理标准的提出及意义,列宁认为效率是一个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他强调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列宁提出了公正标准,他指出公正是调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的伦理尺度,并提出公正的标准就是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但他也指出由于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公正的过渡性和多层次性;最后,列宁提出了自由标准,列宁提出自由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必然具有伦理意义,认为自由是合乎道德的一个经济行为准则,人们可以自由地享用自己生产的粮食,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决定生产什么商品等;而后列宁对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进行伦理分析,列宁批判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农奴制”对人的奴役和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及剥削,进而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及剥削、竞争等,列宁指出这些造成了工人的贫穷和愚昧,造成人的片面性进一步扩大。最后列宁阐述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统一的最基本的制度,并提出按劳分配及公平是保持社会主义经济活力的思想,指出竞赛是劳动者道德上的升华,使劳动者的进取心、首创精神得到发挥。最后落脚点是列宁对农民、小资产阶级、工人经济主体的伦理分析,列宁分析了经济主体的道德问题,并提出了对主体进行道德改造的措施。列宁注重道德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作用,因此对道德主体的改造都结合主体的经济利益来考虑。 列宁的经济伦理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在俄国的运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先河,对于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列宁 马克思主义 伦理 经济伦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A821;F091.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9-10
- 1.2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10-11
- 1.2.1 列宁经济思想的研究现状10
- 1.2.2 列宁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10-11
- 1.2.3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现状11
- 1.3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设想11-12
- 1.4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方法12
- 1.5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纲要12-14
- 第2章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4-22
- 2.1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经济背景14-17
- 2.1.1 1899年世界经济危机14-16
- 2.1.2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16
- 2.1.3 苏联小资产经济占主体地位16-17
- 2.2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思想背景17-22
- 2.2.1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的肯定性源泉17-20
- 2.2.2 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的否定性源泉20-22
- 第3章 列宁关于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分析22-26
- 3.1 列宁之前关于经济与伦理关系的争论22-23
- 3.1.1 非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经济与伦理关系的阐述22-23
- 3.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与伦理关系的阐述23
- 3.2 列宁的"经济决定论"23-26
- 3.2.1 列宁"经济决定论"的提出23-24
- 3.2.2 列宁"经济决定论"的意义24-26
- 第4章 列宁关于经济现象的伦理评判标准26-31
- 4.1 效率标准26-27
- 4.1.1 列宁"效率"标准的提出26-27
- 4.1.2 列宁"效率"标准的意义27
- 4.2 公正标准27-29
- 4.2.1 列宁"公正"标准的提出27-28
- 4.2.2 列宁"公正"标准的意义28-29
- 4.3 自由标准29-31
- 4.3.1 列宁"自由"标准的提出29-30
- 4.3.2 列宁"自由"标准的意义30-31
- 第5章 列宁关于经济制度的伦理分析31-36
- 5.1 列宁对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伦理分析31-32
- 5.1.1 对前资本主义"农奴制"的伦理分析31
- 5.1.2 对前资本主义贫富差距悬殊的伦理分析31
- 5.1.3 对前资本主义剥削的伦理分析31-32
- 5.2 列宁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伦理分析32-34
- 5.2.1 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伦理分析32
- 5.2.2 对资本主义市场交换的伦理分析32-33
- 5.2.3 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伦理分析33
- 5.2.4 对资本主义竞争的伦理分析33-34
- 5.3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伦理辩护34-36
- 5.3.1 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伦理辩护34-35
- 5.3.2 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伦理辩护35
- 5.3.3 对社会主义竞赛的伦理辩护35-36
- 第6章 列宁对经济主体的伦理分析36-41
- 6.1 列宁关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的阐述36-37
- 6.1.1 个人利益36
- 6.1.2 社会利益36-37
- 6.1.3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37
- 6.2 列宁关于农民的伦理分析37-38
- 6.2.1 农民的道德问题37
- 6.2.2 农民的道德改造37-38
- 6.3 列宁关于小资产阶级的伦理分析38-39
- 6.3.1 小资产阶级的道德问题38-39
- 6.3.2 小资产阶级的道德改造39
- 6.4 列宁关于工人阶级的伦理分析39-41
- 6.4.1 工人阶级的道德问题39-40
- 6.4.2 工人阶级的道德改造40-41
- 后记41-42
- 参考文献42-4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秋胤;;列宁政治体制改革的当代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0期
2 孙秋鹏;;列宁帝国主义思想及国外学术界最新发展[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赵子龙;;列宁的党建思想及当代价值[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4 陈为翠;;列宁工会理论对中国现阶段工会建设的启示[J];学理论;2011年23期
5 包毅;田启波;;列宁对意识形态内涵的研判[J];理论探索;2011年04期
6 冯海波;;列宁社会矛盾思想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黄建军;;试论列宁党内民主建设的政治伦理思想[J];社科纵横;2011年06期
8 崔志胜;;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建国;;列宁的司法权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10 柳丽;;列宁早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溢木;;人本与德性的交替:古希腊经济伦理思想主要特征——以古希腊两部史诗为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斯拉沃热·齐泽克;汪行福;;如何从头开始?[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3 薛柏成;;墨家与《管子》经济伦理思想比较研究[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4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潘宁;;列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述论[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晓新;;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与中国当代文化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金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人的全面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修倜;;论列宁的喜剧美学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金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人的素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傅腾霄;;《安娜·卡列尼娜》与“俄国革命的镜子”——学习列宁论托尔斯泰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尚;学习列宁 研究列宁[N];人民日报;2000年
2 周天;说到列宁对法制统一的看法[N];学习时报;2005年
3 张慕良;列宁如何谈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下)[N];学习时报;2008年
4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 本报特约编译 粟周熊;列宁墓给人的震撼力很大[N];世界报;2009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迟润林;圣彼得堡列宁雕像被损毁事件追踪[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王金林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列宁的政治遗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李媛;当代视野下的列宁和列宁主义[N];文汇报;2010年
8 湖北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 袁新民;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深层解读[N];湖北日报;2010年
9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永全;“列宁的窝棚”传奇不朽[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孙长栋;在列宁的故乡邂逅“列宁”[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猛;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双阳;严复经济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清;解读列宁:法律与经济的互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顾玉兰;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高正文;列宁的法律革命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许蓉;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魏宛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汤曾;《管子》经济伦理思想[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林;列宁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璇;马克思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3 康哲;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何洪涛;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思想述评[D];辽宁大学;2011年
5 林君希;经济伦理思想的演进及对中国的借鉴[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扎拉嘎夫;列宁关于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乐凯;《礼记》经济伦理思想浅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俞启明;奥古斯丁经济伦理思想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彦;儒家与伊斯兰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韩启军;先秦儒家经济伦理思想与当代经济伦理建构[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0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56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