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实践对生活方式的规约性影响
本文关键词:论生产实践对生活方式的规约性影响
【摘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生产力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而作为回答人们“怎样生活”和“生活怎样”的生活方式,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现实表现。本文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原理的框架中,研究了生产实践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而最后指出了生活方式的提升途径。 本文共分三大章。第一章,“生活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现实表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影响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生产方式。基于这一理论,本章第一节分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出了作为生产力发展主要形式的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由于作为人存在形式的生活方式必定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同样表现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状况,这也正是第二节所论证的内容。 第二章,“生产实践是生活方式变化的基础”。我们认为,生活方式的核心要素包括生活主体、生活资料和生活时间、空间。其中,生活主体在生活方式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一定阶段的生活资料及其利用形式构成了一定阶段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构成以及对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的利用形式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鉴于这些构成要素在生活方式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论证生产实践对这些核心要素的影响,正是由于生产实践对这些核心要素的规约作用,才使生活方式最终发生变化。 第三章,“全面发展生产实践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保障”。基于生产实践决定生活方式、生产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得以进行的保证作用,这部分论证了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的保障条件。其中,加快科技的发展是生产实践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建生活方式最关键的部分。但是,作为人的存在形式的生活方式以及在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都必须在合理制度的保障下才能有效进行,因此,合理的制度建设是生活方式途径提升的制度保障;生产实践和生活方式的主体是人,生活方式是人在一定的价值指引下,在生产实践活动提供的客观基础上所做出的能动选择,这就要求用先进的文化重塑人,以便更好地指导人们选择与其精神文化需求相符合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产实践 生活方式 影响 规约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14.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章 生活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现实表现11-19
- 1.1 生产实践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形式11-15
- 1.1.1 生产实践规约着人类社会发展11-13
- 1.1.2 生产关系推动着生产实践活动13-15
- 1.2 生活方式反映着生产方式的状况15-19
- 1.2.1 生活方式反映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15-16
- 1.2.2 生活方式体现着生产关系状况的变化16-19
- 第二章 生产实践是生活方式变化的基础19-27
- 2.1 生产实践改变了生活主体间的交往方式19-21
- 2.2 生产实践丰富了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21-22
- 2.3 生产实践规约了人类生活时空的性质22-27
- 第三章 全面发展生产实践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保障27-34
- 3.1 大力发展科技是推进生产实践的关键力量27-29
- 3.2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产实践的规范化指导29-31
- 3.3 用先进文化重塑人是推进生产实践的执行力保证31-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8
- 致谢38-39
- 附录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忆石;;科学、知识、知识分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域[J];浙江学刊;2011年04期
2 刘期贵;;老裁缝——一针一线有讲究[J];文史博览;2011年07期
3 张澍军;齐晓安;;关于唯物史观若干基本原理的拓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心得[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7期
4 李春艳;;周代民间自由婚恋及其原因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5 慧敏;;明月疑为是蟾光——谈异文化间的“和而不同”[J];食品与健康;2002年10期
6 张岩成;;浙江舟山渔民口语文化的整理与分析[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7 王鲁娜;;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生态化”特征探析[J];理论学刊;2011年07期
8 邹建中;;新文化革命[J];观察与思考;2005年16期
9 汪建国;;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词句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1年08期
10 蔡华杰;;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发展生产力”理论的辩护[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漆建虹;;试论合理化建议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李京文;;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闭幕词[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3 ;提交中国生产力学会的第十四届年会论文目录[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4 陈伟;;科恩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分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2008—2009年学会活动[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6 李泊溪;;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思考[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7 ;中国生产力学会大事纪(续)(2008——2009)[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8 ;“21世纪初中国生产力发展南向互利合作战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生产力发展研究”课题专家评审意见[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9 ;提交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的论文题目[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专辑[C];1998年
10 ;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3届年会暨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会议总结[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民主管理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要[N];青海日报;2009年
2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秦光荣;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N];中国环境报;2011年
3 记者 田军;以信息化带动生产力发展[N];人民邮电;2001年
4 姜建华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管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及其政策选择[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合格率如何从70.5%变为95%[N];中国质量报;2004年
6 寇勇 李玉成;服务也是生产力[N];科技日报;2006年
7 ;紧紧抓住农村生产力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N];天津日报;2007年
8 申言;推动工作要以项目为导向[N];解放日报;2010年
9 刘宇虹;推进生产力发展 体制创新是关键[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张科印 中学教师 李江英 咸阳市渭城区车站学校教师;生产力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的发展[N];中国特产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亮;中国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陈力;创新实践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杨易成;中国医药产业研发生产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5 王佳;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曹大勇;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雄;历史转折论[D];复旦大学;1993年
8 李念之;创意产业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陈艾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柳国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朋光;人文生产力刍论[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改萍;智能化生产力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婧;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0年
4 陈琳;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哲学意蕴[D];辽宁大学;2011年
5 潘亚军;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汤洪俊;思想政治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价值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成达;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莉莉;论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廉福寿;高透成型纸的生产研究及工艺流程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张立娟;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D];宁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20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20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