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主义、网络成瘾与日常生活的异化
本文关键词:网络消费主义、网络成瘾与日常生活的异化
【摘要】:网络消费已成为当下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网络消费主义片面夸大网络的消费功效,极力追求感官刺激和符号消费,已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引力。网络消费主义是网络成瘾形成的重要原因和表现方式,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种异化的生存方式,并给社会生活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关键词】: 网络消费主义 网络成瘾 异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播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13AXW013)
【分类号】:F014.5;F713.36
【正文快照】: 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网络综合了传统媒介的优势,又延伸了人的交往功能和消费活动,网络消费将符号消费与物质消费结合在一起,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便捷性等方面的特征。但是,当人们过度沉溺网络世界时,往往出现消费主义和网络成瘾的偏向,并对日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郗戈;;游走与沉溺:“网络成瘾”的异化生存方式[J];人文杂志;2010年06期
2 陶东风;;去精英化时代的大众娱乐文化[J];学术月刊;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庆林;;论传播研究中媒介分析的对象和方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朱军;论大众传播时代的两类文化英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严骁骁;;从结构化理论看功能主义欧洲一体化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文龙;全球化陷阱与第三世界的发展[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文丽;;一场视觉狂欢的夜宴——浅析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广告话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林美宇;;兼为讯息与媒介的网络锐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9 邓熙;曾小娟;;浅析韩寒小说中的叛逆人物塑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10 张桂娜;;考茨基的社会民主主义观再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宁;;全球化语境与中国古典美术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陈卫星;;现代性的一种叙事——关于韩国影片《薄荷糖》、《绿洲》和《打回头的情书》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3 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次调整与现代文明的演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熊光清;;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比较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王子舟;;论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曹书乐;;新闻集团进入中国媒介市场行为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沈健;;西塞娜:一个诗歌意象的精神分析——沈泽宜诗歌解读[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肖云帆;;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民主与媒介素养——基于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媒介观与方法论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6 温丽娟;国外帝国主义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9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余国静;从卢广作品看纪实影像特性[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吴演丽;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7 韩韬;网络电视的传播优势与发展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8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赵志刚;对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野人”约翰的拉康式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如智;推进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饮川;;网络消费叩响普通家庭的门扉[J];科技与经济画报;1998年05期
2 闫玉梅;浅析高职学生的网络消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刘益灯,谭泽林;论网络消费中的国际私法保护[J];消费经济;2004年06期
4 王能民;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现代化;2002年05期
5 吴满意,谢海蓉;论网络消费[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何明升;网络消费方式的内在结构及其形成机理[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田茫茫;周庆;;网络消费行为分析——团购[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4期
8 张毅斌;网络消费心理及启示[J];江苏商论;2001年04期
9 郭赞伟;;中国网络消费影响因素的宏观计量分析[J];现代商业;2010年24期
10 王林昌,邓林燕;网络消费者的权益维护[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笑菊;;当代青年“网络消费”的伦理维度[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2 陈思敏;;网络消费合同必备条款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3 崔小杰;;网络消费与传统消费的比较分析:基于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视角[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何琦;;入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5 吴俊杨;钟建安;;信任、感知风险、产品类型对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周中之;;消费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的着力点[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许多;;浅谈网络外部性下的消费者预期管理[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原丽丽;任利成;王玫;;网络品牌影响因素模型:以网上书店为例分析[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卓骏;;网络产品(E-PRODUCT)层次结构模型构建——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应对金融危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艳;田鑫;孔美阳;;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分析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燕;网络消费六类型[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2 通讯员 徐燕;城镇居民网络消费成为时尚[N];衢州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朱怡兵;在线娱乐用户趋向低龄化 儿童网络消费需加强引导[N];通信信息报;2011年
4 元友 佳凝;工行升级银行卡网络消费[N];中国企业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克非;搜易得树立网络消费信心[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本报记者 冀伟;80后青睐网上过年“点击”消费掀热潮[N];通信信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敖蓉;促进网络市场健康发展[N];经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云中;网购,引网络消费新潮叠涌[N];国际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文雪梅;网络消费呼唤安全标准[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唐潇霖;网络消费陷阱重重3·15维权全面揭秘[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飞;大学生网络消费偏好识别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朱巧妮;网络服装零售的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赞伟;网络消费及其影响因素[D];湖南大学;2010年
2 杜巍;网络消费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方雨;我国网络消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4 刘子晴;我国网络消费中政府责任的完善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姚艺;网络消费信息行为链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6 曹卷;网络消费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朱晓春;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与人格特征、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林生;我国网络消费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9 李雅斐;场域视角下机关女职员网络消费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胡琨;女性网络消费中的价值观及其成因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0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88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