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基于货币政策视角下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房地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基于货币政策视角下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TVSTAR模型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流动性陷阱
【摘要】:本文应用TVSTAR方法实证研究了房地产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以及货币供给量M0,M1和利率的调整对联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周期与房地产周期间存在显著的区制性特征。在收缩区制,房地产周期的变动是引起CPI周期变动的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具有显著的逆经济增长周期的波动特征。在扩张区制,货币供给量M0和M1增加,对稳定经济增长、增加投资和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具有积极作用,但持续和过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易引发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在收缩区制,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失效。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关键词】: TVSTAR模型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流动性陷阱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3124) 国家重大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82D070)
【分类号】:F293.3;F283;F01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房地产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和宏观经济存在的周期性,是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固有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多学者从多个视角描述了周期的波动方式,并试图进一步分析周期间的关联性。从宏观视角来说,房地产周期波动是其内生机制和外部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经济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玮;;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冲击效力的动态测度[J];当代财经;2008年08期
2 浦小松;陈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研究[J];市场论坛;2009年02期
3 况伟大;;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信贷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4 余宇新;谢鸿飞;;基于STR模型的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拐点的识别与预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5 杨佐平;沐年国;;ICOR: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9期
6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7 欧阳志刚;史焕平;;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胀的随机冲击效应[J];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8 周志春;李征;毛捷;;房地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互动关系研究——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吕涛;;房地产投资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影响研究——基于东部10个省市的经验分析[J];经济问题;2012年10期
10 周文;赵果庆;;中国GDP增长与CPI:关系、均衡与“十二五”预期目标调控[J];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雅;;房价波动与CPI关系的计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李茹兰;张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对我国区际经济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赵进文;熊磊;;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保险需求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4 耿同劲;;消费的货币供给冲击效应中房地产市场渠道的贡献度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唐文强;严明义;;房价与经济波动的区制转移——基于STAR系列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6 梁云芳;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受约束的非对称VECM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7 魏玮;王洪卫;;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动态响应的区域异质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6期
8 陆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9 孔煜;;房价波动、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10 王培辉;袁薇;;我国通货膨胀率动态特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兴志;陈长石;;安全规制波动对煤矿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平滑迁移模型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胡凯;屠卫;;弗里德曼规则、托宾效应与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丽杰;巩在武;;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以南京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5 洪永淼;林海;;中国市场利率动态研究——基于短期国债回购利率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何溪明;房地产周期及其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田蕊;流动性冲击与金融稳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崇;房地产价格波动及其宏观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芳;房地产市场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杨玲玲;资产价格对中国居民银行储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邓念;政府作用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丹丹;我国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宏观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强;广义脉冲响应模型及其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赖正源;基于STR模型的中国A股市场费雪效应检验[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尚楠楠;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可行性检验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菲菲;我国人民币实际汇率非线性特征的描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熊磊;我国保险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陈超;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赵卜萱;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丽群;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关于李斯特投资理论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成武;;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地区差异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3 宋福铁;国债对于私人投资挤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4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5 封北麟;王贵民;;金融状况指数FCI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12期
6 崔畅;;货币政策工具对资产价格动态冲击的识别检验[J];财经研究;2007年07期
7 蒋云峗;;我国养老保险对国民储蓄挤出效应实证研究——代际核算体系模拟测算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0年03期
8 郭庆旺;贾俊雪;杨运杰;;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特点及拐点识别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6期
9 赵留彦;;供给、需求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10 黄忠华;吴次芳;杜雪君;;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全国及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刚;;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预测与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02期
2 包宗华;再探房地产周期的界定[J];城乡建设;2004年05期
3 彭晓莲;;国内外房地产经济周期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09年09期
4 蔡静霞;;政策对冲经济周期 中国楼市前景可期[J];房地产导刊;2009年07期
5 拉斯·特维德;董裕平;;经济周期、房地产周期与市场机会[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9年01期
6 谭小芬;;欧洲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3期
7 魏润卿;;中国房地产周期与宏观调控[J];中国房地产;2008年01期
8 卓菁;;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年04期
9 张翠竹;;计量经济学与房地产周期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08期
10 徐薇;;中国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对应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乐一;;论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易志高;茅宁;耿修林;;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开发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文伟;宋光辉;;经济周期、经济冲击与“小盘股效应”[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秦宇;;应用经验模态分解的上海股票市场价格趋势分解及周期性分析[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张瑞怀;彭育贤;邹庆华;覃兆勇;;存货波动与经济波动内在关系的实证研究[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8 曹永琴;李泽祥;;金融摩擦视角下金融经济周期加速传导机制研究:中国的证据[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9 郝永红;王学萌;;经济发展的灰色周期模型及其应用[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马宾;;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 包宗华;有关经济周期和房地产周期界定的探讨[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2 魏曙光;国家能源办提醒警惕经济周期来临[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刘福垣;政府经济愈热,市场经济可能会愈冷[N];北京日报;2007年
4 曹清华;新形势新规划[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5 刘福垣;政府经济愈热市场经济可能愈冷[N];民营经济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钟园;地产周期方法论:海外版本的中国实践[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彭兴庭;香港房地产周期对大陆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徐寿松;调整已在进行 “拐点”尚难定性[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韩世同;新一轮经济周期调整房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10 王家强;房市可能在上半年迎来短期顶部需高度关注房地产信贷风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浩;我国房地产周期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2 王雄威;我国经济周期非线性特征分析与经济周期测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何溪明;房地产周期及其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海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岑丽君;经济周期协动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刘立军;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7 佟克克;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和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8 寇明婷;股票价格对货币政策调整的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越;基于经济周期的社保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啸吟;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实证与理论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娟;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池京均;金融危机后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金唯杰;中国和G7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纪鸿超;基于东亚经济的I-RBC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谭德彬;基于景气预测技术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杜吉中;FDI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8 刘硕;基于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的我国经济周期与能源消费周期关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兴堂;中国经济周期和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姚佳;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周期的关系[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13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1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