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协调失灵,技术抵制与贫困陷阱

发布时间:2017-09-29 13:28

  本文关键词:协调失灵,技术抵制与贫困陷阱


  更多相关文章: 协调失灵 技术抵制 贫困陷阱


【摘要】: 本文的研究基于这样一个“无法忽视的真相”:持续性的贫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使是在世界经济已经取得了极大发展的今天仍是如此。 传统主流文献对这个问题的考察经历了从强调资本积累到强调制度因素这样一个转变。自上个世纪中叶开始的一段时期内,,随着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发展经济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是从资本的积累着手,从而储蓄、投资等因素成为人们看重的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对于从这个视角出发的研究来说,贫困国家之所以贫困是由于它们在上述物质资本上的积累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当资本积累超过一个临界点之后,处于贫困的国家将迈向现代经济增长阶段。而且,由于经济中各部门发展之间所存在着相互协调的问题,从而政府所主导的“大推进”成了这一时期主要的政策选择。 但是,正如诺思和托马斯(North和Thomas,1973)所指出的那样,资本的增加等因素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增长的结果。随着政府主导的发展政策所带来的激励机制的失调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在上世纪后半叶的兴起,经济学家们开始从制度因素来寻找一个国家陷于贫困的原因。人们对制度是如此的重视以至于在对制度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就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制度决定经济绩效。但是正如我们所逐渐意识到的那样,如果单纯地强调制度这个几乎可以容纳一切的“黑匣子”,而缺乏对其背后微观决策机制的分析,那么我们对何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而“制度决定经济绩效”的论断也将缺乏它原本应有的说服力。 本文正是寻找影响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的一次尝试。具体来说,我们并不打算从抽象的制度着手,而是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即技术扩散的机制出发,从经济主体面对新技术的态度来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对一个社会中各经济主体面对新技术时的行动策略的重视,将使得我们必须借助博弈论的工具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协调问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的“大推进”理论中,对协调问题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而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关注的则是经济中各主体行动策略之间的协调。 对于本文所关注的贫困陷阱来说,我们的分析将集中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协调失灵。在我们的分析框架内,协调失灵将导致一种无效率的均衡状态,而这正是我们用以说明问题的核心。我们以技术扩散为例进行的分析表明,对于一个经济来说,在先进技术的引进对社会总体上是一个帕累托改进的情况下,新的技术仍然会因为可能改变该经济体内部的收益分配而为那些潜在的受害者所抵制。特别是,当处于主导地位的“精英”有着诸如权力等非经济因素的偏好时更是如此,而且,实际上的权力(de facto power)也可以保证这种抵制成功进行。不仅如此,这种处于主导地位的利益群体对先进技术的抵制会对社会中其他群体的决策机制产生影响。比如,厂商可能预期到某项能促进产出的新技术被禁止,从而选择放弃投资该项先进技术。这样,对于该经济来说,整体上会表现出一种对本可以带来帕累托改进的先进技术的抵制。 本文共分七章,并将按以下结构安排展开:第一章为导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分析视角和选题意义进行说明。第二章为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对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第三章我们对协调问题特别是协调失灵进行分析,并且把它与非有效的制度安排联系起来以考察本文的主题。在第四章我们首先简单考察前工业革命时期的贫困陷阱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后工业化时期落后国家的技术选择策略进行分析。第五章我们从技术扩散的视角出发分析贫困陷阱的生成机制,并且给出了有关技术抵制的微观决策基础。在接下来的第六章我们从技术抵制的视角对人们广为关注的“李约瑟之谜”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第七章总结全文,并且给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协调失灵 技术抵制 贫困陷阱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91.3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写在前面11-12
  • 第一章 导论12-2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视角12-15
  • 第二节 本文选题15-21
  • 2.1 技术进步消除了初始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15-18
  • 2.2 寻求经济发展理论微观基础的一次尝试18-20
  • 2.3 现实意义20-21
  • 第三节 本文的主旨、结构与创新21-24
  • 3.1 主旨21-22
  • 3.2 结构22-24
  • 3.3 创新之处24
  • 注释24-28
  • 第二章 贫困陷阱:我们知道什么28-44
  • 第一节 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视角28-34
  • 1.1 地理决定论28-30
  • 1.2 现代化理论30-32
  • 1.3 依附理论32-34
  • 第二节 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理论演进脉络34-36
  • 2.1 资本34-35
  • 2.2 制度35-36
  • 第三节 近年来的研究36-41
  • 3.1 临界点效应36-38
  • 3.2 制度性贫困陷阱38-41
  • 第四节 文献评述及本章小结41-42
  • 注释42-44
  • 第三章 协调问题与制度均衡:本文研究框架44-68
  • 第一节 概念界定44-48
  • 1.1 协调失灵44-45
  • 1.2 协调失灵与囚徒困境:一个区分45-48
  • 第二节 协调失灵产生的深层次原因48-52
  • 2.1 外部性48-50
  • 2.2 公共物品50-52
  • 第三节 行动理性与准则理性:对协调失灵的启示52-56
  • 3.1 协调效应和激励效应52-55
  • 3.2 对协调问题的启示55-56
  • 第四节 制度均衡的思路56-63
  • 4.1 制度重要56-58
  • 4.2 几种不同的制度理论视角58-63
  • 第五节 作为一种坏的制度均衡的贫困陷阱63-65
  • 5.1 前工业革命时期63-64
  • 5.2 后工业革命时期64-65
  • 第六节 本章小结65-66
  • 注释66-68
  • 第四章 协调失灵与贫困陷阱68-96
  • 第一节 协调理论与经济发展:一个简短回顾68-73
  • 1.1 主流宏观经济学中的协调理论68-70
  • 1.2 发展经济学中的协调理论70-73
  • 第二节 双人经济73-76
  • 2.1 考虑到参与成本时的策略选择73-75
  • 2.2 对双人经济的一个扩展75-76
  • 第三节 作为贫困陷阱的马尔萨斯停滞:前工业革命时期76-83
  • 3.1 马尔萨斯陷阱76-78
  • 3.2 模型化马尔萨斯陷阱78-83
  • 第四节 后工业革命时期的贫困陷阱83-88
  • 4.1 后工业革命时期的贫困陷阱描述83-84
  • 4.2 形成原因:技术引进的视角84-88
  • 第五节 落后国家的微观决策机制初探88-90
  • 5.1 落后国家的技术选择88-89
  • 5.2 "丢在马路边的大额钞票"89-90
  • 第六节 本章小节90-92
  • 注释92-96
  • 第五章 协调失灵与贫困陷阱的微观机制96-114
  • 第一节 技术抵制96-100
  • 1.1 概念及历史渊源96-99
  • 1.2 技术抵制的政治经济学99-100
  • 第二节 协调失灵与技术抵制100-104
  • 2.1 共容利益100-102
  • 2.2 以不确定性为主导的技术抵制102-103
  • 2.3 以利益集团为主导的技术抵制103-104
  • 第三节 微观机制初探104-111
  • 3.1 基本模型104-108
  • 3.2 一个扩展108-111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11-112
  • 注释112-114
  • 第六章 技术抵制论:理解"李约瑟之谜"的一个新视角114-130
  • 第一节 真假李约瑟之谜以及本章研究范围界定114-115
  • 第二节 现存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角115-118
  • 2.1 技术需求不足论115-117
  • 2.2 技术供给不足论117-118
  • 第三节 技术抵制论:另一种视角118-122
  • 3.1 技术抵制的视角118-120
  • 3.2 传统中国中的技术抵制120-122
  • 第四节 西方难道不存在技术抵制吗?122-126
  • 4.1 辩护一:时间纬度122-124
  • 4.2 辩护二:治理结构124-126
  • 第五节 本章小结126-127
  • 注释127-130
  • 第七章 结论和余论130-134
  • 第一节 结论与思考130-131
  • 第二节 未来研究方向及结语131-134
  • 参考文献134-148
  • 后记148-1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奎;;影响经济收敛的因素——微观最优与外部约束[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2 姚洋;地域、制度与李约瑟之谜[J];读书;2003年01期

3 华民;“马尔萨斯制约”与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韦森;;近代西方世界兴起原因的再思考(上)——从斯密、黑格尔、马克思、桑巴特、韦伯、熊彼特到诺思、肯尼迪和华勒斯坦[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5 韦森;产权非个人化条件下生产者联合体成员的劳动投入行为[J];经济科学;1999年05期

6 张宇燕;高程;;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关于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7 文贯中;;中国的疆域变化与走出农本社会的冲动——李约瑟之谜的经济地理学解析[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8 艾德荣;;职权结构、产权和经济停滞:中国的案例[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9 林毅夫;潘士远;刘明兴;;技术选择、制度与经济发展[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10 姚洋;高水平陷阱——李约瑟之谜再考察[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942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42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