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10个国家对华反倾销涉案为例
本文关键词:行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10个国家对华反倾销涉案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反倾销涉案行业 碳排放 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战略
【摘要】:采用IPCC关于碳排放的测算方法,聚焦十国对华反倾销的涉案产品及涉案行业,测算了1995—2011年间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8个制造业分行业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反倾销涉案行业碳排放量和被诉倾销案件数量之间存在一致的态势走向。接着,通过计量回归模型分析了碳排放量与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系数及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制造业碳排放的主要促进因素,而产业结构系数和能源效率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由此,提出了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以期通过降低碳排放的途径,为我国出口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更好应对国外反倾销提供普适性对策。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反倾销涉案行业 碳排放 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战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206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YJA63005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GL035) 教育部2013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0162110074)
【分类号】:F752.02;X196;F224
【正文快照】: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在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贸易环境下,为了化解不断上升的贸易逆差和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各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轮番挥起贸易救济的大棒,尤以采取反倾销措施居首。反倾销规模和频度的升级,致使我国被诉倾销的出口企业承担高达百分之几百的反倾销税率,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3 孙秀梅;周敏;綦振法;;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4 姚从容;;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经验证据及国际比较[J];经济地理;2012年03期
5 谢守红;邵珠龙;牛水霞;;无锡市工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2年05期
6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1期
7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8 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_2排放[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9 刘爱东;曾辉祥;;基于TCD和ADI测度的11国对华反倾销案件实证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牛叔文;丁永霞;李怡欣;罗光华;牛云翥;;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亚太八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ver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Research[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张存岭;陈爱萍;赵德勤;朱占英;;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加速淮北城市转型[J];安徽科技;2010年07期
3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4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5 李志英;陈江美;;低碳社区建设路径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6 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7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8 吴未;路平山;;县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9 汤红娜;申彩虹;;政府在推进和发展农村低碳经济中的责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10 王敬敏;朱益平;;河北省碳排放及其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李少佩;董蕊妮;;发展低碳经济 践行低碳生活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穆军;孟小兰;覃路燕;;建设低碳城市的环保应对措施初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崔铁宁;;北京市碳强度目标的路径选择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鸿雁;王建华;;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7 韩越;;低碳经济对沈阳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道路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可嘉;梅赞超;;基于STIRPAT模型的福建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亮;建筑业企业低碳经济系统化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曹慎雪;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预分解窑过程大气污染排放和能源利用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亮;江西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胡浩;公司创业、组织自我调节学习与变革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捷;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云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肖雪;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媛;生态哲学视野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杨红强;聂影;;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11期
3 李晓翼;;我国出口贸易面临国际反倾销原因的深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7期
4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6 余萍;魏守道;;基于报复角度的国际反倾销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8期
7 孙秀梅;周敏;綦振法;;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8 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年05期
9 李丽平;任勇;田春秀;;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8年06期
10 倪外;曾刚;;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笑典;戴尔阜;付华;;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预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3 潘雄锋;舒涛;徐大伟;;中国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变动及其因素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4 陈立泰;张军委;万丽娟;;重庆市碳排放量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1998~2008[J];探索;2010年03期
5 王伟林;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生态经济;2008年12期
6 王铮;翟石艳;马晓哲;;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历史特征及趋势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7 曾贤刚;倪宏宏;陈果;;我国工业SO_2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9年10期
8 潘佳佳;李廉水;;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9 彭近新;;人类从应对气候变化走向低碳经济[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12期
10 吴殿廷;吴昊;姜晔;;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基于截面数据定量分析的初步推断[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大伟;王子彦;丁旭;;企业绿色管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2 蒲维维;张小玲;徐敬;赵秀娟;徐晓峰;;北京地区酸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李娟;李林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4 侯喜茹;;石油勘探生产作业中的环境影响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刘春广;王振强;乔光建;;朱庄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因素分析[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晓耘;;炉内喷钙炉后活化脱硫系统脱硫率影响因素分析[A];二氧化硫污染治理技术汇编——2001年全国烟气脱硫成套技术工程应用实例分析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白振军;宋建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可持续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申祚飞;黄翔;颜苏芊;;纳米TiO_2与ACF复合材料净化空气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高建磊;闫怡新;吴建平;;河南省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物耗统计与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邵丽华;确保全年目标按时完成[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闵德强;宜兴破毁山体重现生机[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诸大建;绿色转型才能真正抵御经济危机[N];解放日报;2009年
4 记者 冯洁;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颖春;相关行业或开展碳排放强度试点[N];中国证券报;2011年
6 钟欣;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中国贸易报;2009年
7 周兆军;中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N];商务时报;2009年
8 郭一信;中国碳交易机制五年内成型 三大问题待解[N];中国贸易报;2010年
9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练好内功是根本[N];人民日报;2010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郭朝先;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卓;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小敏;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广为;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动态效应建模[D];天津大学;2012年
5 张海玲;管制政策下中国出口贸易的二氧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范英英;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勇;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大学;2011年
2 谢晓晶;中国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3 李燕;西北省会城市家庭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董文;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时序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楠;城市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6 黄慧儒;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远萌;1997-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碳排放估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白羽;碳排放驱动因素及碳减排路径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9 韩翠翠;陕西省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玲;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946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4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