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
本文关键词: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
【摘要】:当前,消费社会现象在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较为显著。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快捷,这也就使得消费社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形成消费社会现象的程度,但是西方消费社会文化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影响人们精神世界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方面。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而精神世界更是在人的发展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因而关注消费社会现象中人的精神世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透彻分析西方消费社会的理论和社会现实,为正确理解消费社会问题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结合具体的社会现实,分析人们精神世界存在的问题并探析原因,从而为建构和谐的精神世界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和途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的主体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消费社会和精神世界概念的哲学阐释。首先,认识消费社会现象的产生及其表现,分析学者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观点,简要概括出消费社会的概念,明确对于物的消费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变化,然后着重归纳其主要特征,例如大规模的消费、商品的符号化以及消费先行于生产;其次,人的精神世界的概念阐述,认识到精神世界是主观的、相对独立的、变化发展的。 第二部分,阐述消费社会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首先肯定消费社会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之一,对于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在人的精神需求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完善和扩展思维方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揭示了消费社会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虚假的平等、个性被同化、批判意识逐渐泯灭、道德信仰逐渐消解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探讨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主要内容:健康的消费心理、辩证的消费认知能力、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四部分,论述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方法论原则。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主要是针对于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消极影响的表现和原因,论述了在精神世界建构中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和谐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超越性原则、差别性原则。 第五部分,在上述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探讨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途径。首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方向。国家政府要发挥其权力职能从宏观方面加强对于精神世界的引导;其次,加强对市场经济生产的制度监管,为和谐精神世界的形成奠定基础。从市场经济方面为人的精神世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加强各种传播媒介的管理和监督,建设健康的信息通道。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上重要的中介作用。最后,落脚于个人角度上,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价值观,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关键词】:消费 消费社会 精神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14.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16
- (一) 选题缘由10-11
-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11-13
- (三) 文本逻辑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13-14
- (四) 研究意义14-16
- 一、消费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概念的哲学阐释16-20
- (一) 消费社会的哲学蕴涵16-19
- 1、消费社会的概念16-17
- 2、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17-19
- (二) 人的精神世界的哲学蕴涵19-20
- 1、人的精神世界的概念19-20
- 2、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特征20
- 二、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20-35
- (一) 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积极影响21-24
- 1、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升21-22
- 2、消费价值观念逐渐完善22-23
- 3、消费判断能力得以改进23-24
- (二) 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24-28
- 1、人的理性意识逐渐弱化24-25
- 2、虚假的平等与个性不断同质化25-26
- 3、人的批判精神逐渐泯灭26-27
- 4、道德信仰被逐渐消解27-28
- (三) 原因分析28-35
- 1、经济方面:资本的内在逻辑29-31
- 2、政治方面:国家政策和信贷31-32
- 3、社会因素:大众传媒的推动32-33
- 4、文化方面: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消费主义价值观33-35
- 三、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主要内容35-42
- (一) 健康的消费心理35-36
- (二) 辩证的消费认知能力36-38
- (三) 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38-39
- (四) 崇高的精神境界39-42
- 四、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方法论原则42-48
- (一) 和谐性原则42-43
- (二) 主体性原则43-45
- (三) 超越性原则45-46
- (四) 差异性原则46-48
- 五、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途径48-56
- (一)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48-50
- (二) 加强对市场经济生产的制度监管50-52
- (三) 加强各种传播媒介的管理和监督52-53
- (四) 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价值观53-56
- 结语56-58
- 注释58-60
- 参考文献60-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果;;中国媒体消费主义的研究取向[J];东南传播;2011年08期
2 吴丽;;商业影像的文化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3 陈雪颂;陈劲;;设计驱动式创新:一种面向消费社会的创新理论[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1年01期
4 李晓年;胡宜安;;消费化生存或生存的消费化——消费主义视阈中人的存在状况[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5 王方圆;;浅析广告对男性消费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6 方立峰;;对消费社会的文化剖析与价值评价——从商品拜物教到符号拜物教[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于祖尧;;警惕中国“克隆”西方消费[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9期
8 宋兴明;;消费社会里的广告传播新逻辑[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孙婧;;收入与GDP的龟兔赛跑[J];商周刊;2011年17期
10 刘颖睿;孔铮桢;;解读消费社会中生活陶艺的设计要素[J];艺术评论;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走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董金平;;消费社会视域中的女性身体塑形——以“蔷薇老妈”整容个案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许斗斗;;时尚消费的社会力量[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琴;;论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5 李鹏;;消费价值体系与消费社会的产品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6 谢保杰;;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韦示;;中美合作会议:研讨上海商业与文化历史[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9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岳川;消费社会的身体策略[N];深圳商报;2003年
2 马宏伟;建设消费社会[N];人民日报;2011年
3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张敦福;消费社会与社会治理的新课题[N];文汇报;2011年
4 袁岳 邓理峰 张天红;符号 正在笼罩消费社会[N];经济日报;2003年
5 仰海峰;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特约评论员 闻言;用社会改革奠定消费社会基础[N];中国经营报;2011年
7 包松;重视消费道德与可持续发展问题[N];发展导报;2003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疯狂消费只为本能释放[N];北京科技报;2005年
9 颜敏;消费社会及其文学[N];文艺报;2004年
10 刘方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消费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2 夏莹;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D];清华大学;2005年
3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4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朱麟飞;后现代社会视野下的消费方式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6 邹晓霞;商业街道表层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7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华霞虹;消融与转变[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艳;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政勇;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休闲文学[D];扬州大学;2007年
3 唐波;欲望的凝聚与叙述[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若溪;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娱乐广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霍志静;异质的形态与同质的逻辑[D];清华大学;2003年
6 李先游;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7 吕维克;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余可丽;消费文化下的《江南都市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艳;消费文化下奢侈品广告的符号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婷婷;消费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50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50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