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分配与增长: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1 18:23

  本文关键词:分配与增长: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摘要】:以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演绎后,发现分配将通过技术进步、剩余价值积累率和剩余价值率三个因素对再生产产生影响。就中国的经济现实而言,提高劳动报酬占比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这对于重构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极为重要。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劳动报酬份额之间具有"U"形曲线关系,即在劳动报酬占比较低阶段,经济增长率将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而下降;在劳动报酬占比较高阶段,经济增长率则将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而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收入分配改革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机制研究”(13CJL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91
【正文快照】: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来,生产决定分配,分配也会反作用于生产。生产的成果和生产的方式分别决定了分配的对象和形式,因此生产始终优先于分配。这与古典经济学家分配优先于生产和“庸俗经济学家”生产和分配同等重要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但是,马克思承认生产的优先性并不是为了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靖春;;论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当代意义[J];海派经济学;2010年01期

2 洪银兴;;马克思的消费力理论和扩大消费需求[J];经济学动态;2010年03期

3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4 范红忠;;有效需求规模假说、研发投入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5 吴易风;;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6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7 程恩富;;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论[J];经济纵横;2005年12期

8 乔榛;曹利战;;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变迁:一个马克思经济学视角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年10期

9 程恩富;胡靖春;侯和宏;;论政府在功能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中的作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玺;邓小平对科学技术本质观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吕红珊;;收入分组视角下农民内部消费行为实证研究——基于2002~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4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劳动价值论是揭露现代资本主义剥削的强大思想武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6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7 李星;陶田;;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刘江;;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利润率下降的制约[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吴义刚;;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宏观经济发展成就的反思[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关士续;;有关科学、技术的三个认知问题[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2001年

7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9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9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康潇丹;下游企业损失厌恶对重大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约束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开;论公平分配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9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艺明;蔡翔;;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东、中、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8期

2 许雄奇,朱秋白;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3 杨文芳;方齐云;;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率[J];当代财经;2010年02期

4 吴栋;周鹏;;城乡二元结构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5 邵景安;魏朝富;谢德体;;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6 张杰;黄泰岩;;中国企业的工资变化趋势与决定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7 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失衡[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8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9 周建军,周敏;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到底有多大?[J];价格月刊;2000年09期

10 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鲁;;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几点讨论[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2 王幼樵;经济复苏时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背离的原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6期

3 黄启才;适度经济增长率探寻及其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02期

4 朱殊洋;;两大部类最优经济增长率的确定[J];探求;2007年03期

5 余芳东;;世界经济增长率测度以及中国贡献的分析[J];天然气技术;2007年02期

6 孙志伟;李欣欣;;对中国的高经济增长率、高失业率与民工荒现象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21期

7 刘捷;;经济增长率对上市公司盈利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年01期

8 许宪春;;今年一季度我国需求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率拉动作用的变化[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9 汪海波;;试论潜在经济增长率[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宋建军;近期提高广东经济增长率的对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超;陈运杰;;我国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的阈值协整关系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郑长德;;集聚与增长:来自中国各省自治区的证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硕;;一个经济增长率——制度效率——专业化分工水平增长率相互制约模型的性质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大勇;我国经济形态规模与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覃s,

本文编号:954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54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