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4:35
本文关键词:循环经济创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经济 理念创新 制度创新 政策创新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评价体系
【摘要】: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战略创新,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在认识上不断升华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思想史的一次深刻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集经济、技术、社会、生态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必须对发展的理念、制度、政策进行创新以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进行创新以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研究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研究基础,首先概述了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分析了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然后归纳了循环经济的本质与内涵,并指出循环经济的特性,最后总结了循环经济发展所依据的原则。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到第七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别研究循环经济创新的内容,其中循环经济的宏观层面创新为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中观层面创新为政策创新,微观层面创新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这部分是论文定性研究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侧重循环经济理念创新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循环经济理念创新的重要性和内涵,认为理念创新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中国古代的天人调谐思想;然后从天人调谐思想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总结了循环经济理念创新的内容;最后从生态文化观、绿色生产观、文明消费观三个角度提出理念创新的实现途径。第四章侧重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研究:首先论述了制度创新理论,而后通过分析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诱因和主体提出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具体内容,最后从法律、产权、经济制度三方面提出制度创新的实现途径。第五章侧重循环经济政策创新的研究:首先从核心和辅助两个角度构建了循环经济政策创新体系:循环经济的保障政策创新与激励政策创新,其中激励政策包括五个方面: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保障政策包括四个方面:政府采购政策、费收政策、押金政策、产业政策。而后依次具体分析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政府采购政策、费收政策、押金政策、产业政策的创新内容。第六章侧重循环经济管理创新的研究:首先从规划管理、总量调控管理、重点管控和考核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了宏观管理创新内容;而后从统计管理、信息管理、标准管理和标志标识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了基础管理创新的内容;最后从责任管理、减量化管理和再利用与资源化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运行层面管理创新的内容。第七章侧重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研究:首先探讨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含义,接着从外源动力和内源动力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最后基于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潜力支撑的分析阐述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论文定量研究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构建了基于9个一级指标涵盖54项二级指标的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于实证分析。论文将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循环经济创新情况评价和循环经济创新效果评价两大部分。循环经济创新情况评价指标涵盖了前文所涉及的循环经济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创新行为,即: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选择绿色发展理念指标、科技支撑指标、制度及组织保障指标共3项一级指标;循环经济创新效果评价指标选取了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排放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共6项一级指标。 本文创新之处是:(1)提出循环经济创新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全方位进行,循环经济的宏观层面创新为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中观层面创新为政策创新,微观观层面创新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2)丰富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具体内容。(3)构建了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初步验证。
【关键词】:循环经济 理念创新 制度创新 政策创新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评价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062.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35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3-19
- 1.1.1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13-16
- 1.1.2 创新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16-18
- 1.1.3 研究循环经济创新的意义18-1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9-30
- 1.2.1 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19-21
- 1.2.2 关于循环经济与创新的研究21-29
- 1.2.3 研究评述29-30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30-33
- 1.3.1 研究思路30-31
- 1.3.2 研究内容31-33
-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33-35
- 1.4.1 研究方法33-34
- 1.4.2 创新之处34-35
-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方法35-62
- 2.1 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35-38
- 2.2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38-53
- 2.2.1 整体论38-40
- 2.2.2 系统论40-42
- 2.2.3 自组织理论42-49
- 2.2.4 协同理论49-51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51-53
- 2.3 循环经济的本质与内涵53-57
- 2.3.1 资源再生循环53-54
- 2.3.2 保护生态环境54-55
- 2.3.3 科学范式的转变55
- 2.3.4 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55-56
- 2.3.5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56
- 2.3.6 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56-57
- 2.4 循环经济的特性分析57-59
- 2.5 循环经济的原则59-62
- 2.5.1 “3R”原则59-60
- 2.5.2 系统性原则60
- 2.5.3 与生态环境友好原则60-61
- 2.5.4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61-62
-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理念创新62-80
- 3.1 理念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内涵62-63
- 3.1.1 理念创新的重要性62
- 3.1.2 理念创新的内涵62-63
- 3.2 循环经济理念创新的渊源与内容63-77
- 3.2.1 天人调谐思想的内涵64-67
- 3.2.2 天人调谐思想的特征67-69
- 3.2.3 循环经济理念创新的内容69-77
- 3.3 循环经济理念创新的实现途径77-80
- 3.3.1 培育循环经济的生态文化观77-78
- 3.3.2 倡导循环经济的绿色生产观78
- 3.3.3 弘扬循环经济的文明消费观78-80
-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80-108
- 4.1 制度创新理论80-91
- 4.1.1 制度创新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80-83
- 4.1.2 制度创新的供求理论83-84
- 4.1.3 制度创新的产权理论84-87
- 4.1.4 制度创新的国家理论87-91
- 4.2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内容91-102
- 4.2.1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诱因92-94
- 4.2.2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主体选择94-95
- 4.2.3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原则95-97
- 4.2.4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框架97-102
- 4.3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实现途径102-108
- 4.3.1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方式102-104
- 4.3.2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政策手段104-105
- 4.3.3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杠杆点105-108
- 第五章 循环经济的政策创新108-131
- 5.1 循环经济政策创新体系的分析108-110
- 5.2 激励政策创新的内容110-121
- 5.2.1 专项财政政策创新110-112
- 5.2.2 绿色金融政策创新112-115
- 5.2.3 绿色投资政策创新115-117
- 5.2.4 绿色税收政策创新117-119
- 5.2.5 资源价格政策创新119-121
- 5.3 保障政策创新的内容121-131
- 5.3.1 绿色采购政策创新121-124
- 5.3.2 排污费收政策创新124-126
- 5.3.3 回收押金政策创新126-128
- 5.3.4 产业政策创新128-131
- 第六章 循环经济的管理创新131-163
- 6.1 宏观管理创新的内容131-141
- 6.1.1 规划管理131-134
- 6.1.2 总量调控管理134-135
- 6.1.3 重点管控135-137
- 6.1.4 考核管理137-141
- 6.2 基础管理创新的内容141-147
- 6.2.1 统计管理141-142
- 6.2.3 信息管理142-144
- 6.2.4 标准管理144-146
- 6.2.5 标志标识管理146-147
- 6.3 运行层面管理创新的内容147-163
- 6.3.1 责任管理147-151
- 6.3.2 减量化管理151-158
- 6.3.3 再利用与资源化管理158-163
- 第七章 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163-178
- 7.1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内涵界定163-166
- 7.2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166-170
- 7.2.1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外源动力166-169
- 7.2.2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内源动力169-170
- 7.3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内容170-178
- 7.3.1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技术支撑170-174
- 7.3.2 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的创新潜力支撑174-178
- 第八章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的研究178-199
- 8.1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体系的概述178-181
- 8.1.1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体系的功能178
- 8.1.2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78-180
- 8.1.3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180-181
- 8.2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181-196
- 8.2.1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81-183
- 8.2.2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的权重判定183-194
- 8.2.3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体系计分方法和评分标准194-196
- 8.3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196-199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199-202
- 9.1 总结199-200
- 9.2 展望200-202
- 参考文献202-208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208-209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209-210
- 致谢21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章雨晨;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惠博;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的支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3 崔飞;循环技术的应用和环境规制对循环型企业竞争力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范翘;冷水江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全省;舟山市渔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68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68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