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产业技术追赶效果评价测度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5 06:31

  本文关键词:产业技术追赶效果评价测度理论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追赶 技术能力 产业绩效 评价方法


【摘要】:基于现有文献,从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对产业技术追赶效果评价进行总结和概括。内生增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产业技术追赶效果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这3种理论从技术能力与产业绩效两个方面对现有产业技术追赶效果测度方法进行梳理。分析结果表明,进行产业技术追赶效果评价时,应从测度范围、测度基准、测度维度3个方面综合考虑,后续研究应考虑将技术能力与产业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技术追赶 技术能力 产业绩效 评价方法
【分类号】:F062.9
【正文快照】: 0引言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是指后发国家以某种方式缩短与产业领先国家之间技术能力差距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技术能力,实现自主创新是快速全球化形势下后发国家追求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和追赶发达国家的现实选择。日韩等国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焦秀红;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J];商业研究;1998年03期

2 魏守华;姜宁;吴贵生;;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检验[J];财经研究;2010年01期

3 肖利平;;技术追赶机制研究——一个基于吸收能力与R&D的理论模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4 陈利君;陈雪松;;印度IT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4期

5 王方瑞;;基于技术变革分类的技术追赶过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郭界秀;;比较优势理论研究新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3期

7 朱方伟;蒋兵;张国梁;;基于产品技术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研究[J];管理科学;2008年02期

8 潘士远;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9 李正卫;技术动态性、组织学习与技术追赶: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7期

10 袁鹏;;技术追赶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的考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晓玲;中国制造业追赶情境特殊性对产业追赶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于继忠;;“农商经济”与“太和模式”——兼论对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曾剑秋,任淼;内外经济循环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曾蓓;;中国制造产业技术追赶模式选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高亚娟;;中国文具出口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建议[J];才智;2010年36期

5 郑炎成;陈文科;;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现实地位变迁:理论与实证[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6 胡宗义,张杰;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7 于珍;;技术创新策略比较与实证检验[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8 宋可欣;钟睿;;FDI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1年03期

9 胡晓鹏;;“山寨文化”生存边界及其对自主开发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孙晓芳;;劳动力流动、人口经济弹性与空间经济差异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对比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婷婷;;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加快沈阳大工业区产业集群建设步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付才辉;;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5 眭纪刚;郭京京;;结构调整、范式转换与“第三次工业革命”[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魏守华;周斌;张来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绩效:创新能力、本国市场效应、抑或兼而有之?[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8 云鹤;刘涛;舒元;;协调改善、知识增进与经济持续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4期(总第12期)[C];2004年

9 郭继强;;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3期(总第16期)[C];2005年

10 李宇;林菁菁;;企业集团如何引领产业创新升级:一个网络能力视角的解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彩霞;植物品种权许可实施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杜超;财政分权、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09年

6 倪忠云;西藏曲水—桑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金照;基于能值分析的陕西小麦、玉米、苹果、大枣比较优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千慧雄;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项歌德;R&D溢出效应的测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蒋兵;装配型企业外部技术获取中技术知识转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转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冯友竞;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志芬;官产学一体化的软件高端人才开发途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熹;我国高技术产业间的技术扩散及其决定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加艳;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技术追赶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守芹;FDI技术溢出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董姝娜;长春市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与竞争力提高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元康;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论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转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许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与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博;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发展路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钟,张小蒂;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2期

2 向国成,韩绍凤;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三大转变——超边际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J];财贸经济;2005年06期

3 李铁立;;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4期

4 李平;钱利;;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5 王兵;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经验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袁鹏;陈圻;胡荣;;我国制造业的结构效率与生产率度量——基于技术异质的结构效率模型[J];系统工程;2007年07期

7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8 吕铁;8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工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9期

9 洪勇;苏敬勤;;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10 魏守华;姜宁;吴贵生;;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士彦;印度IT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方茜;;产业规模、资本结构与产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8年30期

2 朱海山;;GDP无罪[J];学习月刊;2010年16期

3 赵卓;;竞争、规制与网络型基础产业绩效[J];经济问题;2008年05期

4 余典范;干春晖;;适宜技市、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0期

5 刘和东;;原创性高新技术产业绩效激励的研究综述[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刘玉霞;;西部民族地区信息产业绩效评估[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7 芮明杰;余东华;;制度选择、规制改革与产业绩效——中印电信业的比较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杜传忠;;标准竞争、产业绩效与政府公共政策选择——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08期

9 高辉,张伟;资本结构、工业产业规模与绩效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10 周勤;余晖;;转型时期中国产业组织的演化:产业绩效与产业安全[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勤;余晖;;转型时期中国产业组织的演化:产业绩效与产业安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余典范;;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余东华;;制度选择、规制改革与产业绩效——中印电信业的比较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余典范;;自主研发、技术溢出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Panel data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胡秋菊 通讯员 飞彪;我市三产业绩效考核全省第二[N];常德日报;2012年

2 陈怀远;实现后发应该避免“挤出问题”[N];湖北日报;2004年

3 刘波;影响银行产业绩效的因素究竟是什么?[N];金融时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宇驰;作为制度要素的地方政府与产业绩效关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赵鹏飞;人力资本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绩效的贡献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厉志锋;产业聚集、FDI与产业绩效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骥;西部地区能源产业的绩效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江秋艳;食品加工业产业绩效动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张敬敏;并购的产业绩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5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75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