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06 22:15

  本文关键词: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财政 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供给 市场机制 效率与公平


【摘要】:经济学认为,由于公共产品或服务的特性而导致的偏好显示及搭便车问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比市场提供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因此,各国政府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纵向一体化的方式,垄断了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不过,最近几十年的有关实践结果说明:政府垄断地提供公共产品,不仅事实上存在着成本高、质量低、不公平等问题,而且造成某种“强制消费”现象,即国民在获得公共产品方面缺乏必要的选择权。针对上述问题,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在公共产品供给方面适当打破政府垄断,引入市场机制的主张,逐渐为许多国家所接受。最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国家在公共产品供给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市场化改革运动,它们的实践经验表明,引入市场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社会效益。 论文主要研究政府通过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创新,在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于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效率,并兼顾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与公共产品供求现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如何引入竞争机制的制度设计、模式选择,以及相应的各种市场化工具的开发、使用等问题。 论文除导论外,在结构上可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理论综述,作者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之后,对国内外有关公共产品特性、分类、供给方式以及供给效率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给予了简要评析。 第二章题为“对公共产品理论的再认识”,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拓展了对有关公共产品特性、内涵的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和论文研究的需要对公共产品进行了重新分类,以便为下一章重点研究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条件、制度安排等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铺垫。 第三章主要研究两类问题:一是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性,引入市场机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二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何引入竞争的制度安排。 在第四章里,笔者重点分析了公共产品生产环节引入市场机制的方式、方法。研究结果说明,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大大改善供给效率和社会公平程度。但是,也应该看到,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改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管理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的能力,包括对不同市场化工具适用范围的准确把握程度,市场化方案的设计,具体市场化方式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相应等操作层面上的技术手段。 第五章,也是论文的最后一章,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我国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如何引进市场机制方面。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公共产品供需状况,阐释了我国迫切需要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提高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缓解供需矛盾的问题。其次,分析了我国已经进行的市场化改革之基本情况,取得的一般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最后,根据我国现有约束条件,较为深入地研究了进一步在我国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推行市场化改革的有关对策和路径选择问题。 论文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了关于公共产品或服务及其如何提供的认识。笔者认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需要通过政治程序做出选择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在此层面上要求政府重点解决某种公共产品是否供给,供给的数量、质量,如何生产,如何分配等问题。这里,政府决策本身也可以被视为公共产品,因为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方面具有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基本优势。二是如何解决将公共资源持续有效地转化为公共产品的技术性问题。一般来说,企业在生产方面具有效率、技术和管理优势;因此,通过制度创新,在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的生产或管理环节引入市场机制,有效发挥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比较优势,避免各自劣势,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两大目标。 第二,探讨了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对于增进社会公平(equity)的意义和内在机制。已有的对公共产品供给过程引入市场机制的研究,一般侧重于这一机制对于提高效率和效果作用,侧重于追求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目标,简称“3E”目标,而对于这一机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如何促进社会公平(equity)的研究,则有所忽视。本文在研究中将公平与效率作为同等重要的目标予以关注,认为在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决策过程中通过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可以更好地反映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偏好和意愿。通过选择不同的市场化形式,如“合同外包”形式和“凭单制”或财政补贴结合,或其他相对完备的契约设计形式等,可以做到公平和效率的兼得,从而最终实现公共产品或服务供给的“4E”目标。 第三,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在我国进行公共产品或服务市场化供给的几个重要的技术性问题:一是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现实公共产品的供求状况,对我国公共产品进行了分类;二是根据我国现有约束条件:市场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政府能力不足等实际情况,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别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如何市场化的制度安排。三是结合效率与公平、控制与监督原则,对如何大力推进我国公共产品市场化进行了制度优化和对策改进研究。认为,我国后续的市场化改革应在战略层面进行统一部署,系统规划;在指导思想层面上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强化对政府的问责制度;在技术层面上提高政府市场化的操作能力。以避免前期改革中的问题和矛盾,最终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和公平,更好的满足国民需要。 应该予以说明的是,研究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宪政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分析综合和归纳能力,这无疑也是对本论文的一大挑战。鉴于公共物品分类和相应的供给方式,理论界一直存在着某主观、甚至武断的认识,笔者也难逃如此之嫌。至于有关的对策研究工作,更是错综复杂,难以全面、深入,兼顾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笔者只能努力而为之,留有某些遗憾在所难免。此外,关于公共产品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后的成效,从定性和实践的角度比较容易分析,但定量分析存在很大困难,主要是因为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刚刚起步,在中央政府层面还没有大规模推进。因此,改革范围相对较小总体上还处于的探索阶段,对于改革的成效在短时间内很难进行全面评估。这些缺陷只能在在后续的研究中予以弥补。
【关键词】:公共财政 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供给 市场机制 效率与公平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62.6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8
  • 导论18-34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8-22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22-24
  • 三、研究范围和概念界定24-28
  • 四、写作思路与基本结构28-30
  • 五、论文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30-34
  • 第一章 理论综述34-57
  • 第一节 公共产品理论34-43
  • 一、公共产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4-36
  • 二、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36-38
  • 三、准公共产品的基本性质38-39
  • 四、准公共产品分类39-43
  • 第二节 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理论43-48
  • 一、市场失灵43-44
  • 二、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低效率44-45
  • 三、个人自愿合作供给公共产品的困境45-46
  • 四、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的合理性46-48
  • 第三节 准公共产品供给理论48-53
  • 一、准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48-49
  • 二、准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边界49-50
  • 三、准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政府失灵50-53
  • 第四节 准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模式53-57
  • 一、准公共产品市场供给的理论依据53-54
  • 二、准公共产品市场供给的合理边界54-55
  • 三、市场参与下形成的准公共产品供给方式55-57
  • 第二章 对公共产品理论的再认识57-77
  • 第一节 公共产品特性与分类57-64
  • 一、公共产品的特性57-61
  • 二、公共产品的再分类61-64
  • 第二节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标准64-77
  • 一、效率标准65-67
  • 二、公平标准67-69
  • 三、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效率与公平的均衡69-77
  • 第三章 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77-108
  • 第一节 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效率分析77-86
  • 一、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动机77-80
  • 二、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低效率问题80-85
  • 三、公共产品政府有效提供的制度安排85-86
  • 第二节 公共产品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依据86-92
  • 一、引入市场机制的可行性86-88
  • 二、公共产品提供与生产环节的可分性88-92
  • 第三节 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条件与主要方式92-97
  • 一、再议市场提供公共产品的必要性92-93
  • 二、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条件93-95
  • 三、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的主要方式95-97
  • 第四节 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设计97-108
  • 一、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安排97-98
  • 二、引入竞争机制的制度安排98-100
  • 三、引入市场机制的决策步骤100-108
  • 第四章 公共产品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方式方法108-143
  • 第一节 公共产品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成效108-116
  • 一、引入市场机制后可能发生的收益变化108-113
  • 二、引入市场机制后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113-116
  • 第二节 合同外包116-124
  • 一、"合同外包"的概念116-118
  • 二、"合同外包"的适用范围118-120
  • 三、"合同外包"的适用条件120-121
  • 四、"合同外包"的主要环节121-124
  • 第三节 特许经营124-143
  • 一、何谓"特许经营"124-125
  • 二、"特许经营"的应用范围125-126
  • 三、"特许经营"的类型126-129
  • 四、"特许经营"具体方式的选择129-136
  • 五、"特许经营"的技术及注意事项136-143
  • 第五章 关于借助市场机制改善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研究143-186
  • 第一节 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143-154
  • 一、现状情况143
  • 二、存在的问题143-154
  • 第二节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154-171
  • 一、改革过程154-159
  • 二、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159-161
  • 三、问题与隐患161-171
  • 第三节 公共产品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建设171-186
  • 一、指导原则171-176
  • 二、分类管理与制度安排176-181
  • 三、政策措施181-186
  • 结束语186-189
  • 参考文献189-196
  • 致谢19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贤刚;虞慧怡;谢芳;;生态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其市场化供给机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丽丽;中国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安排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策;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供给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5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85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