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1:23
本文关键词: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人假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兼容性 新经济人
【摘要】: 我国的经济体制目前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才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我们应该如何设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行为方式?西方经济学理论由于其自身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紧密关系,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石之一的“经济人”假设理论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性问题,在分析传统经济人假设内涵的基础上,客观的评价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论证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兼容,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本文进一步提出对传统经济人假设进行合理的吸收和借鉴,并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定内涵,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经济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介绍经济人假设的内涵及其扩展,包括传统经济人假设的源起与基本内涵;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质疑与批判:经济人假设在质疑与批判中修正和扩展等三个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兼容性。这首先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经济人假设的存在具有客观基础,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了商品货币关系,也否定了经济人的存在,而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商品和货币关系构成了经济人、经济人假设存在的客观基础。其次,市场经济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这在于经济人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经济人假设是市场机制运转的基本前提,经济人假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动力保障。第三,准确理解经济人假设,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命题,由于经济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实现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人的转变和重新塑造,经济体制的转轨才会实现,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对经济人假设的基本理论和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兼容性分析的基础上,第三部分进一步阐释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经济人假设理论加以批判的改造,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人的相关原理和理论,揭示了传统经济人假设的唯心史观本质,肯定了传统经济人假设的合理内核;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密切结合当前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构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经济人假设。
【关键词】:经济人假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兼容性 新经济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F123.9
【目录】:
- 中文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引言14-16
- 一、经济人假设的内涵及其扩展16-30
- (一) 传统经济人假设的源起与基本内涵16-18
- (二) 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质疑与批判18-25
- (三) 经济人假设在质疑与批判中修正和扩展25-30
- 二、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兼容性分析30-42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经济人假设存在的客观基础31-34
- 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了商品货币关系,,也否定了经济人的存在31-32
-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商品和货币关系是经济人、经济人假设存在的客观基础32-34
- (二) 市场经济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34-39
- 1. 经济人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34-36
- 2. 经济人假设是市场机制运转的基本前提36-38
- 3. 经济人假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动力保障38-39
- (三) 准确理解经济人假设,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命题39-42
- 1. 经济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39
- 2. 经济体制的转轨根本上是市场主体的人的塑造和转变39-41
- 3. 承认并确立经济人假设,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42
- 三、经济人假设改造: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经济人假设42-58
-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认知与批判42-47
- 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人的思想42-43
- 2. 传统经济人假设的唯心史观本质43-44
- 3. 传统经济人假设的合理内核44-47
- (二) 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经济人假设47-58
-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构建新经济人假设的指导意义47-48
- 2. 科学发展观对构建新经济人假设的指导意义48-50
- 3. 新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调适50-51
- 4.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经济人假设的初步探索51-58
- 结束语58-59
- 参考文献59-64
- 致谢64-6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一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共享”机制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991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99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