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关键词: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更多相关文章: 发展质量 经济发展速度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计算公式 产出率 协调性 环境质量 经济与社会 成本变化率 经济增长率
【摘要】:正所谓经济发展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即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紧迫性的战略任务。任何单一指标都无法对经济发展质量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应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22
【正文快照】: 所谓经济发展质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即经济内部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状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紧迫性的战略任务。任何单一指标都无法对经济发展质量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予群;上海电力工业一定要超前发展[J];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2 张康琴;对苏美两国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预测[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3 杨治;日本工业结构和企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4 刘成瑞;国民经济发展度速和比例问题的再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1980年04期
5 ;经济问题探索(双月刊) 一至六期目录(一九八○年)[J];经济问题探索;1980年06期
6 刘光杰;速度与比例结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6期
7 ;山西省三十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变化资料(五)——职工、工资和劳动生产率[J];经济问题;1980年05期
8 ;山西省三十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变化资料(七)[J];经济问题;1980年07期
9 ;山西省三十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变化资料(六)——教育卫生[J];经济问题;1980年06期
10 刘光杰;速度与比例结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春;张志强;;对实现县域经济突破的思考[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果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3 袁月明;;浅淡工程建设中合理使用土地的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梁荫榕;陈厚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土地规划面临的问题和对策[A];'94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李彩标;;浅谈旧城改造与文物古迹的保护[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6 王仲山;;在国际共同发展中加快中国发展步伐——浅论孙中山“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战略思想[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7 查树林;;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成熟坚强取信于民[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闫春旺;;中国消防力量的合理构成及发展前景[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董辅y=;;目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及看法[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10 马平;;西部大开发对当地民族关系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腊平;文化产业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N];中国改革报;2000年
2 记者 叶兆超;用优惠政策刺激高效农业发展[N];重庆日报;2000年
3 记者 何静 宋子箴;百年机械工业基地投身西部大开发[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4 省农委副主任 钟雨亭;推广农村能源技术 帮助农民发家致富[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光华 姚学文;长沙市拉开兴办文化产业帷幕[N];湖南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杨林林;如何面对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N];经济日报;2000年
7 记者 柏晶伟;十年内城市化达到50%[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8 袁钢明;加快市场化改革[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9 中共湖南郴州市委书记 李大伦;发展重在可持续[N];人民日报;2000年
10 本报评论员;高度重视高校“三讲”教育[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白先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顾时贵;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朱晓明;人力资本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4 左继宏;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丁菡;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窦玲;制度供给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晓蕾;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孙松涛;城市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D];四川大学;2002年
3 李峥(山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4 王戈;创元铝业电解铝项目投资决策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5 李海涛;都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定位及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王新萼;从德隆集团看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模式[D];西北大学;2002年
7 王晶;诉讼代位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李岩;河北省优先发展产业的选择[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王建华;包头市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姜丹;自然资源约束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23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122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