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2 08:12

  本文关键词: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论文发表 > 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日期: 2012-03-04 发布:  

  2006年第4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06年第4期

  PERD是指人口(Population)、环境(Environment)、资源(Resource)与发展(Development)的缩写。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生产力得以快速地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过快增长,由此又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影响了经济发展,危及到了人类生存。只有解决好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问题,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影响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一套完整的、动态的、可操作的区域PERD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准确测度区域PERD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论文网
  
  一、PERD系统及区域PERD协调发展模式
  
  (一)PERD系统
  PERD系统是指以人口(P)、环境(E)、资源(R)与发展(D)四个问题为中心,由形成PERD问题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个具体的区域内复合而形成的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研究解决PERD问题,不能孤立地研究某一方面问题,而应将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四个问题及其形成的因素,结合不同的地域,系统地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全面的研究,局部的问题纳入全局中协调解决,共同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例如:我们研究人口数量时,只有把人口数量与区域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口本身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构成等问题联系起来,人口数量的分析才具有现实意义。当人口数量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协调时,人口数量就不是―个大问题;反之,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人口问题就成了―个重大问题。
  
  (二)区域PERD协调发展模式
  1.区域PERD协调发展模式。区域PERD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空间和一段时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总的方式。区域PERD协调发展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总规模维持在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承载能力之内;劳动适龄人口增长与社会劳动力的需求相适应;老年人口的比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持人口增长过程的稳定性;人口生育政策与政策实施的可行性相适应等。(2)环境保护模式:保持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化。(3)资源利用模式:资源更新速度与资源利用规模和速度相协调;保持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等。(4)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经济增长速度与满足人民需要和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相适应;宏观经济结构与区域资源结构、环境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相协调;主导产区突出、区域经济竞争力加强;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等。(5)区域开发模式:保持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的优化,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合理布局,并且它们之间在功能关系上相互协调。(6)时间推进模式:保证区域PERD协调发展在时间发展阶段上的循序渐进。
  2.合理选择区域发展模式。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很多,而且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别。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模式由于区域PERD的状况不同而千差万别。PERD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系统,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必定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动。另外,在区域发展实践中,发展模式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共同发生作用的。所以我们应根据区域PERD发展的客观实际,合理选择区域发展模式,并根据事物的动态变化及时转换发展模式,从而在总体上引导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评价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可以全面、系统、科学和准确地反映一定时期内区域PERD多个侧面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其结构和组成要素的科学组合会直接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区域PERD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对其结构和评价指标的组合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建立一套科学的区域PERD综合评价体系。
  
  (一)构建区域PERD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的设计应该科学,指标的选取应该符合区域PERD评价的需要。区域PERD协调发展模式既是一个理论上探讨的问题,同时也是实践中的问题,涉及PERD的相关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等不能离开PERD及其相关概念的基本理论,每一个指标的名称、定义、解释、计算方法、分类等要讲究科学性和规范性。
  2.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全面性是指标的选择应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分析对象的全貌。系统性是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间要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罗列。影响区域PERD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综合的系统。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对区域PERD的认识和评价应遵循相应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1)区域PERD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充分体现区域PERD的各个方面及其之间的关系,从PERD的全过程出发,全面反映影响PERD的各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区域PERD的全貌,尽力满足为客观地评价区域PERD现状所提出的全面性要求。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PERD不同子系统之间的联系,既要有反映不同区域PERD差异的指标,也要有反映子系统联系的指标,以保持指标体系之间的完整性和全面性。(2)区域PERD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重视PERD因素的系统结构关系,要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个问题及其形成的因素,结合不同的区域联系起来,系统地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加以系统研究,以满足客观评价区域PERD的系统性要求。
  3.简洁有效原则。指标体系并不是包含的指标越多就越全面。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力求精简,要尽可能地筛选并删除一些可有可无的指标。
  4.敏感性原则。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注意指标的敏感性。指标应能比较敏感地反映分析对象的变化,有些指标虽然在理论上讲是合理的,但由于客观环境或条件发生了变化,或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往往不能显示出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
  5.可行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要注意可行性。指标的设置要有利于资料的取得,即选取指标时应该兼顾全面性和数据的易得性两方面因素。尽可能利用现存的各种统计数据,选择主要的、基本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作为量化的计算指标。
  6.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原则。指标的选择要坚持动态性和稳定性相结合。既要有反映目前的指标,也要有反映变化的动态指标。对区域PERD的认识和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相关因素的变化和发展,各个评价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会增强或减弱。由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大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其评价体系应遵循动态原则。如发生重大的政策、技术、社会、经济等其他变化,区域PERD的评价体系也应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是指标体系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以便于对比分析区域PERD的发展变动状况。
  7.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价是采取经验判断与观察的方法,其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主观性。定量评价是采用量化的方法,其评价结果往往带有局限性,评价不容易深入。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达到较好的评价效果,从而建立科学的区域PERD评价体系。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但对于一些在目前认识水平下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问题,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二)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框架
  1.区域PERD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每一个评价指标都可以从一个侧面评价区域PERD的变化状况,但由于各个评价指标的类型、性质不同,其评价的功能也不同。因此,要形成对区域PERD的综合评价,必须通过评价体系对评价指标进行科学组合,发挥其整体的评价功能。建立指标体系,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首先将目标分成具体的目标层和准则层,然后再细分成更小的、可以建立指标的小系统,通过对这些小系统建立指标,从而确立整个指标体系(见图1)。
  
  2.区域PERD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区域PERD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1)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与外部系统五个方面的指标体系;(2)五个方面的指标体系交互作用形成24个方面的子指标体系;(3)24个方面的子指标体系的每一单个指标。
  (1)人口系统指标。1)PP人口系统内部结构指标:人口数,劳动适龄人口数,老龄人口比例,,学龄人口比例,育龄妇女文化程度,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性别比例等。2)PE人口→环境系统指标:环保事业从业人员数等。3)PR人121→资源系统指标:从事地质普查及各种资源勘探的劳动力数量,水利业从业人员数等。4)PD人口→社会经济系统指标:各行业劳动力人数(如: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公共服务业等行业的劳动力人数);各产业劳动力人数等。5)PO人121→外部系统指标:劳动力输出数量及构成等。
  (2)环境系统指标。1)郧环境系统内部结构指标:生态环境状况,大气质量水平,水环境质量水平和固体废弃物堆放量等。2)EP环境→人口系统指标:各种人均环境指标,如人均绿地面积、城市人均综合用地等。3)ER环境→资源系统指标:环境对资源的损害指标,如地下水污染、海洋污染、海水入侵面积、耕地盐碱化面积和开采矿产塌陷地面积等。4)ED环境→社会经济系统指标:单位环保资金效益指标。5)EO环境→外部系统指标:各种污染物输出等。
  (3)资源系统指标。1)RR资源系统内部结构指标:各种资源储量及构成,各种资源利用率等。如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面积、土地利用率、煤炭储量、石油储量和森林资源量等。2)RP资源→人口系统指标:各种人均资源指标。如:人均耕地、人均煤炭资源量、人均森林资源量、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石油资源量和人均其他矿产资源量等。3)RE资源环境系统指标:环境使用资源量指标,如环境用水量等。4)RD资源→社会经济系统指标:资源可供社会经济用量。如可供工业用水量、可供农业用水量、煤炭资源年开发量、石油年开采量和天然气年开采量等。5)RO资源→外部系统指标:各种资源输出指标。
  (4)社会经济系统指标。1)DD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结构指标:历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工业部门结构,主导产业所占比重,区域竞争力,国民收入使用额,积累率,经济发展速度,资金产值率,资金利税率和经济发展过程的波动状况等。2)DP社会经济→人口系统指标:各种人均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均GDP、人均钢铁产量、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石油产量、人均棉花产量、人均主要工业品产量、人均服务设施拥有量、人均服务人员拥有人数、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等。3)DE社会经济→环境系统指标:环保资金投入量,废水排放总量,废气排放总量,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和万元产值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等。4)DR社会经济→资源系统指标:地质勘探资金投入量,各种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增量等。5)D0社会经济→外部系统指标:资金输出,各种产品输出数量及构成等。
  (5)外部系统指标。1)OE外部系统→环境系统指标:各种外部污染物流入量及构成等。2)OR外部系统→资源系统指标:各种外部资源的输入量及构成等。3)OD外部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指标:外部资金输入数量等。4)OP系统环境→人口系统指标:外部劳动力输入量及构成等。
  3.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也称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一般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评价结果是以指数或分值的形式表示被评价单位的“综合状况”。
  综合评价的步骤:(1)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综合评价科学性的关键。指标的选择方法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类。定性方法中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方法是专家评判法。专家评判法是通过研讨会或征询意见的方式,集各位专家的智力优势和经验来选择指标。定量方法有试算法和通过相关系数并借助于系统聚类法来对指标进行选择。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根据理论和经验及指标在历史资料中的表现加以确定。在指标选择余地较大时,要从类似的指标中删除个性不太强的指标,以简化指标体系,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2)搜集指标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消除量纲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相对化处理、函数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三种方法。(3)根据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定性赋权的专家评判法、定量赋权的指标比较法和比率标度法等。实际中常常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运用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4)对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指标值进行汇总,计算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另外,若对多个区域同时评价,可根据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三、结束语
  
  如何准确测量区域PERD的综合协调度,为实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是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对区域PERD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建立了一个系统框架。但区域PERD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指标的具体量化及评价方法的选择等许多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区域PERD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185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e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