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财政学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03-08 14:37

  本文关键词: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篇一:财政学案例分析复习题

案例1: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财政支持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三农等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03-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18.8%,较好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8937.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科书,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加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和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附属生活设施。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三批共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

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各级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医疗卫生投入。

2003-2007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6311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7倍,年均增长24.6%,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注意向公共卫生倾斜、向需方倾斜、向基层倾斜,着力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3-2008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722.44亿元,比2007年增长36.8%。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826.8亿元,增长24.5%,主要用于: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合农民达8.15亿人,成为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试点城市由2007年的88个增加到317个,参保人数达1.1亿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对东部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将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积极应对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事件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支持灾区做好卫生防疫、伤员医疗救治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对食用含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的婴幼儿开展免费筛查。支持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等公共卫生工作,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扩大到中西部所有农村,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西部400元/人、中部300元/

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基础上,支持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购置必备的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财政支持“三农”情况

“三农”支出并不是单独的预算科目,考虑到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总体投入情况,我们专门把涉农的各方面支出项目综合反映在“三农”支出中,因此与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支出会有所交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2003-2007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1.6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加8000多亿元,年均增长17.8%。

2003-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5955.5亿元,增长37.9%。一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支出2260.1亿元。支持2505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4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改造中低产田2645.4万亩,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99.2万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范围扩大到1861个县(场),免费为1.2亿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超过9亿亩。加大对产粮(油)大县的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油)积极性。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省份由6个扩大到16个,累计参保农户达到7500万户,设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各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支持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重点公益林面积达7亿亩。二是对农民补贴支出。对农民的四项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1030.4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惠及7.28亿农民,水稻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小麦、玉米良种补贴面积分别增加1.5倍、5.7倍,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在部分省份实施家电下乡,中央财政拨付11亿元。三是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2072.8亿元。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首批14个试点省份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进展顺利。平稳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稳步实施减轻大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其他有关具体内容将在本文中的相关社会事业支出中详细介绍。四是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支出576.2亿元。增加国家粮油储存数量,支持连续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等。

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2003-2007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总计3111.2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6.7%,高于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情况

2008年,全国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86.34亿元,比2007年增长20.9%。中央财政文化支出252.81亿元,增长20%,主要用于:支持全国1007个博物馆、

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支持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部分省市提前实现县级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补贴扩大到中西部所有行政村,支持中西部地区46434个行政村配备农村适用图书,并对东部地区农家书屋工程开展好的省份给予奖励。支持文化遗产保护。设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动漫产业、文化体制改革等。

财政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不断增长,2003-2007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累计达到1.95万亿,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41倍,年均增长15.2%,有力地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的开展。

2003-2008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70.03亿元,比2007年增长24.3%。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3.59亿元,增长19.2%,主要用于: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对紧急医疗救治阶段地震伤员实行免费救治,对地震“三无”人员和“三孤”人员提供临时生活救助及后续救助、向地震遇难人员家属发放一次性抚慰金,适当提高因灾倒损房屋的农户住房恢复重建补助标准。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分别于1月1日和7月1日两次按月人均城市15元、农村10元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水平。10月1日起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人均每月增加110元,中央财政继续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补助。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努力

篇二:财政学第十章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之处,2004年我过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五千亿元,站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05%。其中,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62.8亿元,占总损失的一半以上,因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198亿元,占总损失的42.9%,因其他类型的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7.4亿元,不到总损失的2%。现实中,由于科技水平和技术手段的局限,实际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远不止报告中计算的数目,环境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后续影响难以估量。请结合材料分析当前我国应建立怎样的绿色税收体系并说明原因。

答案:建立绿色税收体系,不是简单地设计一个或几个税种的问题,将广泛涉及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妥善处理一系列的复杂问题。首先面临的是实行什么样的环境税?一般认为,为了切实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最好是实行广义的环境税。但是,环境税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据报道,地域小人口少的荷兰,环境税就有燃料税、能源调节税、铀税、水污染水、地下水税、废污税、垃圾税、噪音税、超额粪便税、狗税等。如果我国的环境税也要重新设置众多的独立税种,那么,税基的确定、税率的选择、污染程度的测定以及税种的协调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其实,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已经具有环境税性质的税种,如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也有散落在有关税种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消费税中的某些税目、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措施,此外,还有各地方征收的旅游、水、森林、草原、药用植物等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费。看来,当前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建设的可行途径是:梳理、整合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有关环境税税种和环境补偿收费,也就是,采取环境税与相关税种相结合、税收与收费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适合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

篇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

6.国家预算

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

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

“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

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

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14.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15. 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16. 预算外资金

(来自: 在点网)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17.税收转嫁

税收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与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税负转嫁也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

18.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财政收支大致相等。

19.预算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20.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报酬的情形。

21.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预算形式。

22.分税制

是非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

23.从价税

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24.社会保险

是指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并通过强制性规定建立的保险。

25.完全基金制

是指受保人接受的社会保障补助来源于他本人、他的单位和国家在以前年份的积累。

26.人员经费

主要是工资性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等。

27.公用经费

主要用于解决文教科卫等事业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等。

28.起征点

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税额才开始征税的数量标准,超过这一数量,将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29.免征额

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

征税。

30.公债偿债率

是指当年公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即当年的财政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部分占多少分额。这一指标的国际警戒线为10%。

二、填空题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 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 政治条件 ,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 国民收入总量;二是 剩余产品M总量 ;三是 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

3.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 具体征税品种与 具体内容 ,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

4.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 社会公共需要 。

5.V与财政收入的关系:主要是通过 人人所得税的 形式形成财政收入。

6.只有当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增长幅度 不高于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情况下,剩余产品价值率才能有所提高,财政收入规模才能得以不断扩大。

7.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也称计税标准。计税依据可分为 从价 和 从量 两种。

8.减免是减税和免税的简称。减税是 减征部分 税款,免税则是 免去全部 税款。

9.流转课税的对象是流转额。它包括 商品流转额 和 非商品流转额 。

10.所得课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所得额包括 纯所得额 和 总所得额 。

11.按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分类,财政政策可分为 宏观财政政策 和 微观财政政策 。

12.政府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 产品和服务 的时候,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因此必然要耗费一定的 资金 ,这就形成了财政支出。

13.消耗性支出,也称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方式消耗或运用社会资源,包括财政消费支出和 财政投资支出 。

14.发展中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集中在 购买性 支出方面,特别是 公共投资 方面。

15.从财政的角度看,科技活动属于 混合 公共产品。

16.和私人项目相区别的是,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一般无法直接采用__市场价格___加以评估。

17.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标准,,财政支出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以能否得到相应的直接的商品和劳务补偿为标准,将财政支出区别为 消耗性支出 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18. 通过成本与效益的对比分析来确定最优项目或方案,这种方法在私人投资分析中早已使用并被称之为__财务分析法__。

20.政府与公共企业关系密切,当企业发生亏损时,政府一般会给予__补贴 _。

21.政府从公共企业取得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税收收入、利息和股息、__利润分成。

22. 收支 反映了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只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是通过经济管理过程的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反映出来的。

23.__生产力__的发展,__剩余产品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24.奴隶制社会的国家财政以____直接剥削奴隶的劳动____收入为主。

25.资本主义国家中,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和__公债____。

26.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隐蔽地增加财政收入,采用的方法有发行公债、__实行赤字财政__和____。

27.从建国到现在,我国的财政经历了由供给财政向___市场经济建设 _财政的转变。

19.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属于纯粹的 公共产品 ,利益有社会全体共同拥有。


  本文关键词: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249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8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