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四川工业发展现状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18:53
【摘要】: 2004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经济普查,其数据为深入了解中国及各省经济现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对四川工业现状进行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刻地揭示了四川工业发展现状的特征,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文章首先从总量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经济效益、竞争力、能耗、贡献七个方面共五章的内容来刻画四川工业现状,并凝炼出主要特征;然后总结出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四川工业发展的对策。 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 (1)四川是西部地区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但是工业总量少于东部工业发达省份。 (2)四川工业结构优势有:大企业量少但在工业体系中起重要作用;非公有制工业在工业中占了绝大部分;制造业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四川已经形成能源、冶金、食品、机械、医药、电子为主要行业的工业结构。劣势有:轻重工业极不协调,重工业比重过大;机械工业规模较小,电子工业经济效益较低;工业结构缺乏特色。 (3)四川工业分布十分不均衡。工业主要分布在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经济区。该区是四川医药、机械、电子等工业的主要分布地。攀西经济区冶金工业在四川占重要地位。广大的川西北地区工业很少。 (4)除成德绵地区的电子工业以及攀西地区的冶金工业外四川其他工业的集聚程度不高。 (5)四川工业经济效益情况不容乐观,综合竞争力不强。 (6)四川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大,但是对社会和就业的贡献很低,且工业能耗总量大、产值单耗高。 (7)四川工业在总量总量规模、结构、发展质量、产业集聚四个方面存在问题。为改善这一局面,需要四川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产业,加快轻工业的发展,组建大企业集团,实施品牌战略和科技兴企战略,注视人才培养,推进产业集聚,同时注重引进外资。 创新点有:第一,本文是第一次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四川工业现状进行研究;第二,采用区位基尼系数和区位商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12个工业大类的分布及集聚情况进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427;F222.33
【图文】:

框架图,基本研究,框架,四川工业


基本研究框架

末位,工业企业,陕西省,西部地区


截止到2004年底,四川省共有工业企业43759个,居西部地区第一,占西部12省总企业数的25.6690,是排第二位的陕西省的企业数的近1.7倍,约是西部排名末位的西藏省的123倍,见

工业资产,省份


表2一西部12省市工业资产总计比较省省份份资产总计(亿元)))西西藏藏115.5999宁宁夏夏952.3000青青海海1040.4999甘甘肃肃2673.9222贵贵州州2674.8555新新疆疆2716.2333广广西西2995.9111重重庆庆3109.9777内内蒙古古3648.0777云云南南4008.9666陕陕西西4968.2333四四川川7550.0000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光盘资料从全国范围来看,四川工业资产总计居全国第n位,占全国工业资产的3.14%,少于湖北、河南两个中部省份,更少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八个东:邹省份,只有广东省的28.48%,江苏省的29.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工业强省——挑起陇原崛起的大梁[J];党的建设;2010年10期

2 ;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一行莅临硅宝视察指导工作[J];门窗;2011年08期

3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荣获“小巨人企业”、“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称号[J];机械;2011年06期

4 罗望;;金融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工行四川省分行与省经信委签署2000亿元意向性融资协议[J];西南金融;2011年08期

5 郑德胜;果布柳作;杨德富;;金阳林业,创造绿色天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四川省金阳县林业产业发展掠影[J];中国林业经济;2011年04期

6 ;信息荟萃[J];四川农机;2011年03期

7 ;四川省农业厅积极部署“201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J];四川农业科技;2011年07期

8 ;四川省安县银河建化集团有限公司[J];四川环境;2011年04期

9 马麟;;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马麟讲话[J];四川水力发电;2011年03期

10 雪迅;;四川省通信学会召开2011年第一次学会工作会[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全;杨春华;彭燕;马啸;孙飞达;;四川省牧草产业发展现状[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四川省“十五”期间重要地质找矿进展综述[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一——“十五”地质行业各部门地质与找矿成果综述[C];2006年

3 王显福;;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四川省苍溪县庭园水保模式探讨[A];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蔡兴林;;地震灾后四川体育旅游产业的恢复和重建思路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5 ;前言[A];第四届全国岩石破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6 张志巍;斯琴;白伟;徐东江;祖淑玉;韩少梅;朱广瑾;徐成丽;;四川省藏族和汉族人群的血脂四项参考值调查分析[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2009年四川省通信学会动态[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雍国玮;石承苍;高世忠;;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范制定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9 ;四川省期刊界赴藏采访取得圆满成功[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前言[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再明;四川企业100强排序助推工业强省[N];经理日报;2006年

2 实习生 尤杨 记者 朱会伦;四川3项突破推进工业强省[N];科技日报;2006年

3 颜伟;四川省工商局设立企业联系员[N];中国工商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杨胡兰 实习记者 董琪;四川欲工业强省 李荣融寄望国企[N];中国工业报;2006年

5 记者 谭江琦;工业强 四川才能强[N];四川日报;2006年

6 龚志伟;围绕工业强省作出新贡献[N];中国质量报;2006年

7 龚友国邋刘海晏;肩负重任为四川工业强省贡献力量[N];中国企业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熊燕;集群装什么[N];四川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张长浩 黄兴勇 姚雷;建设工业强省需要坚强电网支撑[N];国家电网报;2007年

10 张东邋龚志伟;加速向工业强省迈进[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研;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的社会教育[D];四川大学;2007年

2 陈昌洪;四川生猪国际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红英;攀西地区碱性岩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黄从德;四川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5 郑备;论四川产业结构优化中的空间协调[D];四川大学;2006年

6 阳昌寿;区域主导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黄小彤;民国时期民控官的途径与控案处置[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忠;民国时期成都出版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王伦强;四川省城市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李媛;区域降雨型滑坡预报预警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湘炎;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四川工业发展现状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赵锴;“壳资源”及买壳上市研究——兼论对四川省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利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陈真;四川省公安民警心理教育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苏珊娜(Susana);土地,收入与农民流动-四川省的实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谢世学;四川省民爆炸药产品整合营销方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能杨;四川省入世后过渡期进一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许英樱;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周荣征;四川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王举兴;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角度探索推进四川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陈顺明;旅游线路竞争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58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2758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0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