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及其质量的内涵演进与量化指标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19 14:35
各层面对收益及其质量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所导出的收益质量问题是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文先从收益的内涵及其演进谈起。经济收益有“理想收益”之称。但是经济收益的计量实际操作性不强。会计收益特征为“三位一体”。相对于经济学上的收益理论来说会计收益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它是一种“现实收益”。但面临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收益理论显得无能为力:它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真实的收益。由此,经济增加值理论和全面收益理论应运而生。EVA是一定时期的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与投入资本的资金成本的差额。EVA力求与现金流贴现模型等价,同时克服了计量难度。全面收益不仅计量经营活动导致的损益及其已经实现的持产损益,而且也计量物价变动或其他一些外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已确认而未实现的损益,从而能够全面反映在报告期内产生(而不是实现)的净资产的全部变动。经济增加值理论和全面收益理论的提出,一方面代表着会计收益理论与经济收益理论的融合;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收益质量问题的关注。 根据对收益及其质量的内涵的理解,对收益质量分三个层次剖析。第一个层次是经济收益能力引起的质量问题,包括收益水平、收益构成、收益的风险敏感性和收益...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0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相关国内外研究进程
1 收益的内涵及其演进
1.1 经济收益——“理想的收益”
1.1.1 收益与经济收益
1.1.2 经济收益的计量及其局限
1.2 会计收益——“现实的收益”
1.2.1 会计收益的产生和发展
1.2.2 会计收益的计量及其局限
1.3 经济增加值——经济收益的折衷
1.3.1 经济增加值的产生
1.3.2 中国对经济增加值的研究和运用
1.4 全面收益——会计收益的折衷
1.4.1 全面收益理论的产生和推广运用
1.4.2 全面收益理论的主要内容
2 收益质量的内涵及其层次
2.1 收益质量的内涵
2.2 收益质量的层次
2.2.1 经济收益能力引起的收益质量问题
2.2.2 会计制度缺陷引起的收益质量问题
2.2.3 人为作假引起的收益质量问题
3 收益及其质量量化的一般分析
3.1 国内外收益质量分析现状
3.1.1 国外收益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3.1.2 国内收益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3.2 收益及其质量的一般分析方法
3.2.1 收益及其质量的定性分析一般方法
3.2.2 收益及其质量量化分析一般方法
4 收益及其质量的量化分析.
4.1 收益及其质量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4.1.2 财务量化指标的选择方法
4.2 财务量化指标
4.2.1 企业经济收益能力的指标
4.2.2 反映企业会计收益质量的指标
4.2.3 反映企业会计收益是否存在主观作假的指标
4.3 非财务量化指标
4.4 运用本量化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 本次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5.2 研究中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非对称下的会计收益质量探析[J]. 汝莹,符蓉. 四川会计. 2003(10)
[2]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J]. 范益琪,姜小勇,刘连起. 经济管理. 2003(14)
[3]收益与收益质量的分层研究[J]. 汝莹,符蓉. 中国工业经济. 2003(07)
[4]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的比较分析[J]. 汝莹,符蓉. 四川会计. 2003(05)
[5]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 刘立国,杜莹. 会计研究. 2003(02)
[6]收益质量及其评价探微[J]. 周浪波. 财会月刊. 2002(10)
[7]美国收益质量危机的探讨及其启示[J]. 王啸. 证券市场导报. 2002(10)
[8]收益质量分析[J]. 糜仲春,蔡天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01)
[9]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J]. 陈晓,陈小悦,刘钊. 经济研究. 1999(06)
[10]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 赵宇龙. 经济研究. 1998(07)
本文编号:3147740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0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相关国内外研究进程
1 收益的内涵及其演进
1.1 经济收益——“理想的收益”
1.1.1 收益与经济收益
1.1.2 经济收益的计量及其局限
1.2 会计收益——“现实的收益”
1.2.1 会计收益的产生和发展
1.2.2 会计收益的计量及其局限
1.3 经济增加值——经济收益的折衷
1.3.1 经济增加值的产生
1.3.2 中国对经济增加值的研究和运用
1.4 全面收益——会计收益的折衷
1.4.1 全面收益理论的产生和推广运用
1.4.2 全面收益理论的主要内容
2 收益质量的内涵及其层次
2.1 收益质量的内涵
2.2 收益质量的层次
2.2.1 经济收益能力引起的收益质量问题
2.2.2 会计制度缺陷引起的收益质量问题
2.2.3 人为作假引起的收益质量问题
3 收益及其质量量化的一般分析
3.1 国内外收益质量分析现状
3.1.1 国外收益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3.1.2 国内收益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3.2 收益及其质量的一般分析方法
3.2.1 收益及其质量的定性分析一般方法
3.2.2 收益及其质量量化分析一般方法
4 收益及其质量的量化分析.
4.1 收益及其质量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和方法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4.1.2 财务量化指标的选择方法
4.2 财务量化指标
4.2.1 企业经济收益能力的指标
4.2.2 反映企业会计收益质量的指标
4.2.3 反映企业会计收益是否存在主观作假的指标
4.3 非财务量化指标
4.4 运用本量化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 本次研究结论及后续研究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5.2 研究中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信息非对称下的会计收益质量探析[J]. 汝莹,符蓉. 四川会计. 2003(10)
[2]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J]. 范益琪,姜小勇,刘连起. 经济管理. 2003(14)
[3]收益与收益质量的分层研究[J]. 汝莹,符蓉. 中国工业经济. 2003(07)
[4]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的比较分析[J]. 汝莹,符蓉. 四川会计. 2003(05)
[5]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 刘立国,杜莹. 会计研究. 2003(02)
[6]收益质量及其评价探微[J]. 周浪波. 财会月刊. 2002(10)
[7]美国收益质量危机的探讨及其启示[J]. 王啸. 证券市场导报. 2002(10)
[8]收益质量分析[J]. 糜仲春,蔡天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01)
[9]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J]. 陈晓,陈小悦,刘钊. 经济研究. 1999(06)
[10]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 赵宇龙. 经济研究. 1998(07)
本文编号:3147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147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