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03:08
对人类而言,创新既是直观的实践活动,又是深刻的哲学命题。马克思、恩格斯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高度,深入挖掘了创新活动对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重要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创新思想为研究对象,梳理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理论样式,归纳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思想特征,探讨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实践价值。“创新”是一种重要的人类实践活动方式。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没有一刻离开过创新活动,创新活动的存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创新”一词源于西方,以“引入新理念、进行新变革”为基本内涵,可以引申为“引入新东西、新概念,进而制造新的变化。”在哲学层面,“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和超越,表示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在实践活动中的首次应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发展阶段的各种缺陷和弊端,从哲学层面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化”本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批判、超越”的哲学立场。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认为,劳动与创新之间存在着本质关联,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创造的劳动状态,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特定社会形态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该社会形态的发展进步速度。在马...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框架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哲学视野中的创新理论研究
一、创新概念的内涵界定
(一)创新概念的词源分析
(二)相关概念的内涵比较
(三)创新概念的哲学分析
二、创新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梳理
(一)创新内涵的历史考察
(二)经济学创新理论梳理
三、创新问题的哲学理解
(一)创新是主体实施的能动性活动
(二)创新是人的重要存在方式
(三)创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
(四)创新是社会价值的不断实现
注释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初创
一、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时代背景
(二)理论前提
二、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创新问题的基本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基本观点
注释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与现代西方经济学
一、熊彼特对马克思创新思想的继承发展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创新理论的发展演进
(一)科学创新经济学派
(二)技术创新经济学派
(三)制度创新经济学派
注释
下篇 实践篇
第五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创新实践
一、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解读
(一)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逻辑
二、毛泽东思想的创新解读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的创新逻辑
注释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实践
一、邓小平理论的创新解读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邓小平理论的创新逻辑
二、江泽民创新思想
(一)江泽民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创新逻辑
三、胡锦涛创新思想
(一)胡锦涛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胡锦涛创新思想的创新逻辑
四、习近平创新思想
(一) 习近平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习近平创新思想的创新逻辑
注释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理论旨归和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理论旨归
(一)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
(二)“面向实践”的理论定位
(三)“永恒批判”的思辨气质
(四)“前后相继”的历史传承精神
(五)“因地制宜”的现实品格
(六)“与时俱进”的对策灵活性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实践价值
(一)推动创新思想发展的民族化
(二)实现创新思想发展的世界化
(三)倡导创新思想发展的人类化
(四)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五)构建区域发展创新体系
(六)健全产业发展创新体系
(七)打造体系完备的创新服务环境
(八)建设完整有序的创新法律环境
(九)营造和谐平稳的创新人文环境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的科技创新动力观[J]. 雷石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国家治理思想[J]. 李佐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中国道路新赶考 改革开放再出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与创新[J]. 辛鸣. 时事报告. 2013(12)
[4]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研究[J]. 刘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3)
[5]马克思创新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范仁忠. 实事求是. 2012(02)
[6]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陈劲,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2012(02)
[7]马克思创新思想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J]. 崔泽田. 中国科技信息. 2011(10)
[8]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及对中国的启示[J]. 刘巍,周琬. 科学社会主义. 2011(01)
[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创新机制[J]. 徐文涛. 改革与开放. 2010(22)
[10]论胡锦涛自主创新思想形成的基础[J]. 彭坤. 党史文苑. 2010(16)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发展研究[D]. 罗青.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马克思的创新思想研究[D]. 刘红玉.湖南大学 2011
[3]创新发展论[D]. 杨启国.中共中央党校 2010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中国化研究[D]. 王进.广东商学院 2012
[2]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D]. 吴刚.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8582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框架
四、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哲学视野中的创新理论研究
一、创新概念的内涵界定
(一)创新概念的词源分析
(二)相关概念的内涵比较
(三)创新概念的哲学分析
二、创新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梳理
(一)创新内涵的历史考察
(二)经济学创新理论梳理
三、创新问题的哲学理解
(一)创新是主体实施的能动性活动
(二)创新是人的重要存在方式
(三)创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
(四)创新是社会价值的不断实现
注释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初创
一、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时代背景
(二)理论前提
二、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创新问题的基本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基本观点
注释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与现代西方经济学
一、熊彼特对马克思创新思想的继承发展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创新理论的发展演进
(一)科学创新经济学派
(二)技术创新经济学派
(三)制度创新经济学派
注释
下篇 实践篇
第五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创新实践
一、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解读
(一)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逻辑
二、毛泽东思想的创新解读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的创新逻辑
注释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实践
一、邓小平理论的创新解读
(一)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邓小平理论的创新逻辑
二、江泽民创新思想
(一)江泽民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创新逻辑
三、胡锦涛创新思想
(一)胡锦涛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胡锦涛创新思想的创新逻辑
四、习近平创新思想
(一) 习近平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习近平创新思想的创新逻辑
注释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理论旨归和实践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理论旨归
(一)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
(二)“面向实践”的理论定位
(三)“永恒批判”的思辨气质
(四)“前后相继”的历史传承精神
(五)“因地制宜”的现实品格
(六)“与时俱进”的对策灵活性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的实践价值
(一)推动创新思想发展的民族化
(二)实现创新思想发展的世界化
(三)倡导创新思想发展的人类化
(四)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五)构建区域发展创新体系
(六)健全产业发展创新体系
(七)打造体系完备的创新服务环境
(八)建设完整有序的创新法律环境
(九)营造和谐平稳的创新人文环境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马克思的科技创新动力观[J]. 雷石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国家治理思想[J]. 李佐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3]中国道路新赶考 改革开放再出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突破与创新[J]. 辛鸣. 时事报告. 2013(12)
[4]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研究[J]. 刘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3)
[5]马克思创新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范仁忠. 实事求是. 2012(02)
[6]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陈劲,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2012(02)
[7]马克思创新思想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J]. 崔泽田. 中国科技信息. 2011(10)
[8]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创新思想及对中国的启示[J]. 刘巍,周琬. 科学社会主义. 2011(01)
[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创新机制[J]. 徐文涛. 改革与开放. 2010(22)
[10]论胡锦涛自主创新思想形成的基础[J]. 彭坤. 党史文苑. 2010(16)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发展研究[D]. 罗青.华南理工大学 2012
[2]马克思的创新思想研究[D]. 刘红玉.湖南大学 2011
[3]创新发展论[D]. 杨启国.中共中央党校 2010
硕士论文
[1]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中国化研究[D]. 王进.广东商学院 2012
[2]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创新思想[D]. 吴刚.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58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15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