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研究 ——基于大同市的问卷调查
发布时间:2021-06-08 10:45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推进阶段,人口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2%提高到2016年的57.35%,直接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强弱是提升地方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山西省大同市调研数据,系统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增强流动人口在城市继续生活的意愿、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本文首先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大背景下,分析大同市人口流动的基本特征和经济效应。接着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推拉理论、成本-收益理论、新经济迁移理论和有限理性选择理论等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尽管从不同理论出发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做出不同的理论解释,但彼此之间存在交叉和互补关系。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因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概括起来,包括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经济状况、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同市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研究框架
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绘制图 2.1 大同市历年来城乡人口数及城镇化率2.1.2 人口流入状况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人口自然增长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体现,即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属于人口的自然更替。而人口的机械增长主要是通过人口的流入、流出和移民等方式,包括非农业人口流入、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港澳台和国外流入等。大同市人口流入在非农人口增加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非农人口流入、港澳台和国外流入以及复员转业人员近年来较为稳定,但总体来说有所减少。农业人口转非农人口的数量在各年差别很大,这与大同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户籍政策以及周边农村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表 2.1 大同市非农业人口增加来源表
被访流动人口家庭年收入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梯度变动与影响机制[J]. 盛亦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1)
[2]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歧视知觉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J]. 郭云贵,张丽华,刘睿.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3]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J]. 叶俊焘,钱文荣.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5)
[4]子女教育期望与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基于全国7个城市调查数据[J]. 汪润泉. 农业技术经济. 2016(03)
[5]就近务工提升了农民工城镇化意愿吗——基于贵阳市的调查[J]. 钱龙,钱文荣,洪名勇.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01)
[6]农民工逆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分析[J]. 蔡瑞林,陈万明,王全领. 经济管理. 2015(08)
[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定居地选择意愿的研究——基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视角[J]. 丁波,王蓉. 西北人口. 2015(04)
[8]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留城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 洪名勇,钱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9]北京市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研究[J]. 杨政,罗雅楠. 人口与社会. 2015(01)
[10]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探讨[J]. 秦磊,张守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博士论文
[1]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迁移——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D]. 陈欣欣.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北京市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 许学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18278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研究框架
数据来源: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绘制图 2.1 大同市历年来城乡人口数及城镇化率2.1.2 人口流入状况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人口自然增长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体现,即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属于人口的自然更替。而人口的机械增长主要是通过人口的流入、流出和移民等方式,包括非农业人口流入、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港澳台和国外流入等。大同市人口流入在非农人口增加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非农人口流入、港澳台和国外流入以及复员转业人员近年来较为稳定,但总体来说有所减少。农业人口转非农人口的数量在各年差别很大,这与大同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户籍政策以及周边农村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表 2.1 大同市非农业人口增加来源表
被访流动人口家庭年收入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梯度变动与影响机制[J]. 盛亦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1)
[2]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歧视知觉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J]. 郭云贵,张丽华,刘睿.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3]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J]. 叶俊焘,钱文荣. 浙江社会科学. 2016(05)
[4]子女教育期望与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基于全国7个城市调查数据[J]. 汪润泉. 农业技术经济. 2016(03)
[5]就近务工提升了农民工城镇化意愿吗——基于贵阳市的调查[J]. 钱龙,钱文荣,洪名勇.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01)
[6]农民工逆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分析[J]. 蔡瑞林,陈万明,王全领. 经济管理. 2015(08)
[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定居地选择意愿的研究——基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视角[J]. 丁波,王蓉. 西北人口. 2015(04)
[8]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留城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 洪名勇,钱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9]北京市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研究[J]. 杨政,罗雅楠. 人口与社会. 2015(01)
[10]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就业问题探讨[J]. 秦磊,张守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博士论文
[1]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迁移——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D]. 陈欣欣.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北京市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 许学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1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21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