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13:03
  论文基于“制度是重要的”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与变革的根本源泉”这两个理论论断,选择了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绩效相联系的制度安排这样一个角度来分析日本的经济增长与制度转型。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及其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萧条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背景。一方面,日本战后形成的市场驱动型技术创新体系是在其独特的制度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两者相互促进与推动,实现了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市场驱动型技术创新体系赖以形成与发挥作用的基础逐渐消失,技术创新模式面临着根本性的调整,制度上的重大的转型则成为日本经济摆脱长期萧条困境的关键。全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导论部分对论文研究的现实背景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具有赶超特征的日本型经济体系构成了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基础,而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则宣示了经济增长过程的中断,反映了支撑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开始崩溃,日本也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发展方向的缺失而陷入长期的经济萧条。将日本战后的经济奇迹与九十年代以来的长期经济萧条作为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进行把握,是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而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着重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基于技...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熊彼特企业家创新模式

熊彼特,创新模式,大企业


熊彼特企业创新模式强调的是“企业家”与“外生科学技术”的作用,发明家与企业家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与销售的能力与发明活动并不一致,两者也不一定并存于同一组织之中。“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大企业创新模式则强调了“大企业内生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创新与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密切相关,发明活动越来越处于大企业的控制之下,并且强化了其竞争地位。熊彼特的技术创新模式(无论是企业家创新模式,还是大企业创新模式)都强调了研究开发活动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因而被称为“技术推动模型”,其反映了从科学发现、通过应用研究、逐步前进到技术开发以及企业的生产活动、最终导致新产品进入市场的过程。3、三种技术创新观点4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项不确定的活动,除非有足够的实力承担创新风险,否则,创新是没有吸引力的,而大企业恰好为企业家提供了这种风险担保。因此,垄断是创新的先决条件,而且正是对于垄断利润的预期,给创新提供了激励。同时,熊彼特还提出了实现创新的制度条件:资本市场的建立和良好运转。在资本

回路模型,技术创新


动论和需求拉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创新过程是一个创新企业框架内部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相互结合(如 Rothwell 与 Zegveld1985 年提出的“耦合”模型、Reger 与 Schmoch1996 年提出的相互作用模型等)。其中以克莱因与罗森伯格(1986)的技术创新连锁—回路模型(见图 2-3)最具代表性,对技术创新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市场和科学知识与技术创新各阶段的关系,都作了系统的阐述。罗斯韦尔(1994)提出的技术创新网络化模型更是将技术创新过程建立在广泛的网络和一体化基础之上。“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今天的创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成为一个网络过程”10。一方面,由于技术创新过程是在不断变化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组织也随之改变;创新过程也越来越使用技术战略和企业间联系,包括纵向的客户和供应商联系和横向的合资伙伴联系。这就为技术创新的网络化奠定了需求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间密切的战略一体化和不断提高的创新过程“电子化”,技术创新的线性模型基本上被改变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产专用性、产业组织与主导产业变更——对日本主导产业转换滞后的一种解释[J]. 张二震,安礼伟.  江海学刊. 2002(06)
[2]后发优势研究述评[J]. 郭熙保,胡汉昌.  山东社会科学. 2002(03)
[3]日本信息技术落后于美国的制度分析及启示[J]. 车维汉.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03)
[4]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制度性分析[J]. 梁笛.  日本研究. 2001(04)
[5]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J]. 林淼,苏竣,张雅娴,陈玲.  科学学研究. 2001(04)
[6]从“日本奇迹”到“日本问题”的体制原因探微[J]. 刘永瑞,冯玫.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1(03)
[7]经济的后发优势与发展战略选择[J]. 臧学英.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1(05)
[8]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 常林朝.  中国软科学. 2000(09)
[9]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关系的实证研究[J]. 陈国宏,郑绍濂,桑赓陶.  科研管理. 2000(03)
[10]技术学习的功能和来源[J]. 谢伟,吴贵生.  科研管理. 2000(01)

硕士论文
[1]创新、竞争优势与美日90年代经济发展[D]. 张杰军.河北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68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268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3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