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我国西部制造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技术发展陷阱”的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11:23
  全球生产网络的嵌入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技术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作为落后地区可以借助不对称的技术溢出效应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可能阻碍自身的技术进步效应,陷入发达地区的“技术发展陷阱”中。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结合我国西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探索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嵌入过程中“技术发展陷阱”的形成机理。为了达到研究目标,本文核心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基于数据统计对我国西部制造业企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现状和技术发展概况做统计性描述,发现全球生产网络向我国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制造业行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仍落后于东中部地区。其次,基于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测算我国西部制造业企业在嵌入全球生产网络过程中“技术发展陷阱”陷入状况,结果显示直接技术进步视角下未发现明显的陷入迹象,间接技术进步视角下可能存在“技术发展陷阱”现象。再次,借助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从直接技术进步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认为在全球生产网络的嵌入下,市场规模和技术禀赋有利于直接技术进步效应的提升,贸易自由度对其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运用内生技术...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西部制造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技术发展陷阱”的形成机理研究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变化情况

变化情况图,技术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变化情况


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尤其在 2010 年之后,技术发展水平大幅度增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表现出较为平缓的增长变化情况,西部地区的技术发展水平稍落后于中部地区。表 3.7 西部地区制造业行业技术发展水平R&D 经费内部支出(亿元)R&D 人员全时当量(人年)有效发明专利数(件)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项)西部地区占全国比重(%)西部地区占全国比重(%)西部地区占全国比重(%)西部地区占全国比重(%)2009 347.48 9.20 152571 10.55 10045 8.50 29145 12.262010 393.44 9.80 145423 10.62 8937 7.90 20065 12.572011 550.21 9.18 174869 9.02 15395 7.66 30609 11.502012 689.08 9.57 209590 9.33 22356 8.07 35608 11.012013 807.35 9.71 242188 9.71 29229 8.71 38533 10.752014 919.18 10.50 264260 10.50 42522 9.78 41498 11.492015 1011.3 10.54 253073 9.99 50748 9.10 30225 9.58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进步率差异下的中国制造业集聚——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J]. 张永恒,郝寿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5)
[2]基于路径创造的后发国家技术赶超模型[J]. 李丹丹,马丽仪.  技术经济. 2016(04)
[3]要素禀赋、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J]. 余泳泽,张先轸.  管理世界. 2015(09)
[4]吸收能力、制度质量与技术追赶绩效——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 肖利平,何景媛.  中国软科学. 2015(07)
[5]全球生产网络下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 张鹏,李悦明.  中国科技论坛. 2015(01)
[6]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 王岚.  统计研究. 2014(05)
[7]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与技术锁定效应——理论解释与跨国经验[J]. 王敏,冯宗宪.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09)
[8]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经济赶超——基于后发国家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J]. 傅晓霞,吴利学.  经济研究. 2013 (06)
[9]区域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及政府引导作用模型[J]. 罗若,愚申琴.  区域经济评论. 2013(03)
[10]全球生产网络、俘获效应与集群企业转型升级——整合性分析框架与政策建议[J]. 郑准,王国顺.  国际经贸探索. 2012(02)

博士论文
[1]全球生产网络下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D]. 谢廷宇.暨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5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325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