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12:05
  20世纪末,世界历史又一次进入了重大的变革时期。俄罗斯发生在1991年的“软革命”虽然没有像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制度变迁那样产生暴力和流血,但是它足足让俄罗斯在衰败中艰难喘息了10年,其间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50%,用普京的话说,即使俄罗斯以年均增长8%以上的速度发展,再过15年才有可能恢复到1990年时的经济水平。俄罗斯放弃社会主义政治权力之时,就已经放弃了它在21世纪上半叶站在发达国家之列的可能。俄罗斯经济直至2000年才开始走出谷底,全面回升。与此同时,发生在中国的改革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它悄然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维持了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令世界为之震惊。 本文对中俄市场化进程加以比较出于以下两种考虑: 第一,中俄两国具有强烈的可比性: (1)中俄两国同为大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都很大; (2)同源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出发点比较类似。 第二,中俄两国的比较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中俄政治权力对社会改革目标和改革方式的不同选择,造成了10年来两国经济发展局面的巨大差异,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改革,俄罗斯选择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改革...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2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序论
上篇 中俄政治权力对社会改革目标的不同选择
    第一章 中俄政治权力选择不同社会改革目标的文化背景
        一、 俄罗斯关于市场化改革的理论脉络
        二、 中国关于市场化改革的理论脉络
        三、 中俄两国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过程中的巨大差异
    第二章 中俄政治权力选择不同社会改革目标的经济背景
        一、 对计划体制进行完善的改革效果比较
        二、 原经济体制的差别对市场化的影响比较
        三、 选择改革突破口的意义
    第三章 中俄政治权力选择不同社会改革目标的政治背景
        一、 再析苏联解体与易帜的原因和教训
        二、 中国政治稳定为经济改革奠定的基础
    第四章 中俄改革目标的性质比较
        一、 中俄改革主要目标的差异
        二、 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关系
        三、 俄罗斯政治目标成为改革主要目标的客观原因
        四、 对中国的启示
下篇 中俄政治权力对社会改革方式的不同选择
    第五章 中俄改革方式及改革效果比较
        一、 两种改革方式的含义
        二、 两种改革方式的理论基础
        三、 中俄选择不同改革方式的必然性
        四、 俄罗斯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五、 两种改革方式的效果比较
    第六章 俄罗斯在所有制领域中的改革
        一、 俄罗斯所有制改革的进程及后果
        二、 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争论
        三、 俄罗斯所有制变革对中国的警示
    第七章 体制变革中政治权力的作用
        一、 政治权力作用评价
        二、 政治权力的配置
        三、 转型过程政治权力的特殊作用
    第八章 两种政治权力在社会改革中的演变
        一、 俄罗斯政治权力的自我更新
        二、 中国政治权力的自我完善
        三、 中俄经济发展前景的初步预测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中文)
内容提要(俄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 张金才.  社会主义研究. 2002(01)
[2]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科学家的状况[J]. 于文兰.  国外社会科学. 2001(02)
[3]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居民收入分化及对策研究[J]. 吴群芳.  教学与研究. 2001(02)
[4]俄罗斯学者评斯蒂格利茨等对俄经济改革的批评[J]. 柳达.  国外理论动态. 2000(06)
[5]影响中国21世纪社会主义进程的若干重要因素[J]. 荣长海.  天津社会科学. 2000(02)
[6]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J]. 赵德利.  西伯利亚研究. 2000(01)
[7]俄罗斯改革与中国改革的比较[J]. 鲍世奋.  今日东欧中亚. 1998(06)
[8]权力控制论[J]. 卓越.  政治学研究. 1997(04)
[9]十二个历史教训[J]. 根纳季·久加诺夫,李桂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996(04)



本文编号:3325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325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a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