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第二国际理论家的伦理社会主义倾向研究 ——以伯恩施坦、饶勒斯和鲍威尔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9 03:21
  本论文是一项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主要探讨了第二国际理论家伯恩施坦、饶勒斯和鲍威尔思想中的伦理社会主义倾向。伦理社会主义指的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论证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思想流派,伦理社会主义倾向指的是对伦理社会主义的部分认同或接受。论文在界定了伦理社会主义和伦理社会主义倾向的内涵后,分析了三位理论家的伦理社会主义倾向的表现,并将他们的伦理社会主义倾向与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对比和评析,最后对他们的伦理社会主义倾向及其影响进行评价。论文选题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伦理社会主义在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影响突出。20世纪欧洲社会民主党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它们的伦理社会主义倾向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强调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属性,淡化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研究伦理社会主义倾向的相关问题,可以从宏观上把握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二是第二国际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社会主义史上的重要性。这一时期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之间的争论涉及许多重大问题,对我们今天思考社会主义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选取伦理社会主义倾向作为切入点,可以在新的视角下探究当时的科学社会主义与伦理社会主义之间的关...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章 理论背景和历史背景
    第一节 伦理社会主义和伦理社会主义倾向
        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伦理因素
        二、伦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概观
        三、伦理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伦理社会主义倾向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与伦理社会主义的区别
        一、在哲学观和思想方法上的区别
        二、在社会主义观上的区别
        三、在策略思想上的区别
    第三节 三位理论家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环境
        一、伯恩施坦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环境
        二、饶勒斯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环境
        三、鲍威尔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环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伦理社会主义倾向在三人哲学观和思想方法中的体现
    第一节 伯恩施坦的哲学观和思想方法
        一、部分接受新康德主义
        二、以折中主义的态度阐释唯物史观
        三、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倾向
    第二节 饶勒斯的哲学观和思想方法
        一、世界的发展趋向于和谐
        二、调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三、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寻求统一
    第三节 鲍威尔的哲学观和思想方法
        一、研究民族问题时受到新康德主义的影响
        二、主张用新康德主义和马赫哲学来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伦理社会主义倾向在三人社会主义观中的体现
    第一节 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观
        一、否认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
        二、质疑资本主义“崩溃论”
        三、将社会主义定义为一种法权关系和合作运动
        四、社会主义是组织化的自由主义
    第二节 饶勒斯的社会主义观
        一、反对伯恩施坦在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上对马克思的批评
        二、强调社会主义的伦理价值维度
        三、社会主义是共和制的全面实现
    第三节 鲍威尔的社会主义观
        一、以中派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待社会主义革命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过渡阶段
        三、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经济前提
        四、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道德的目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伦理社会主义倾向在三人策略思想中的表现
    第一节 伯恩施坦的策略思想
        一、主张社会进化的改良主义
        二、通过民主实现社会主义
    第二节 饶勒斯的策略思想
        一、在策略问题上与伯恩施坦的分歧
        二、普选制导致夺取政权的策略改变
        三、有条件的阶级合作策略
        四、民主和平的改良道路
    第三节 鲍威尔的策略思想
        一、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的思考
        二、关于无产阶级实行统治的方式的思考
        三、关于在经济上实现社会主义的思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三位理论家伦理社会主义倾向的评析
    第一节 三位理论家的哲学观和思想方法评析
        一、关于三位理论家用康德来补充或调和马克思的问题
        二、唯物史观实现了科学与理想的统一
    第二节 三位理论家的社会主义观评析
        一、三位理论家的社会主义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
        二、三位理论家的社会主义观注重文明的延续性
    第三节 三位理论家的策略思想评析
        一、三位理论家的策略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同
        二、三位理论家的渐进改良策略的后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改良思想评析[J]. 金玉容.  长江丛刊. 2017(21)
[2]对奥托·鲍威尔社会主义观的评析[J]. 孟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3]“适应论”与“崩溃论”之争——伯恩施坦与卢森堡关于资本主义信用的争论研究[J]. 聂大富.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6(04)
[4]饶勒斯的革命思想论析[J]. 王丽颖.  学术交流. 2016(12)
[5]第二国际的理论冲突与实践困惑探源[J]. 曾瑞明,马可.  教学与研究. 2016(06)
[6]批判与借鉴:伯恩施坦主义历史意义之辨[J]. 张茂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7]伯恩施坦民主思想及其对西方社会主义的影响——基于政治哲学视域的考察[J]. 金晓燕.  湖湘论坛. 2016(02)
[8]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决定论吗?——以饶勒斯与拉法格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的争论为理论案例[J]. 刘菲菲.  教学与研究. 2016(01)
[9]伯恩施坦民主观:一个批判性分析[J]. 刘洪刚.  社会主义研究. 2015(04)
[10]论第二国际理论家的社会保障思想[J]. 詹真荣,张晶.  科学社会主义. 2015(03)

博士论文
[1]第三条道路[D]. 孟飞.南京大学 2013
[2]民族与自治[D]. 王幸平.南京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罗莎·卢森堡对资本主义“适应论”的批驳及当代意义[D]. 胡义涛.安徽大学 2017
[2]伯恩施坦主义再认识[D]. 任雪娇.中共中央党校 2015
[3]“修正派”与“正统派”之间一场未竟的辩论[D]. 聂大富.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2
[4]论伯恩施坦社会主义出场路径再探索[D]. 崔景瑞.华东师范大学 2011
[5]另一种社会主义的逻辑[D]. 马丽雅.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9



本文编号:3331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331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