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反垄断的法律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09 04:31
  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行为,因而它首先是一种经济现象,其次才是一种法律现象。在没有对作为经济现象的企业行为的属性及其规范上的意义认识清楚之前,是无法对企业行为进行科学规制的。否则可能会淡化乃至削弱反垄断法的主题,模糊反垄断法的根本理念和价值追求,甚至使反垄断法的功能丧失殆尽。这一点,在美国早期的反垄断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这也正是美国对反垄断法采用经济分析方法的重要原因。反垄断法并不规制所有的企业行为,只是规制那些具有损害竞争自由和经济效率等反竞争效果的企业行为。从这个角度说,本文的中心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经济分析,为反垄断立法和司法提供一个基础性的分析框架和工具。 本文立足于反垄断的法律经济分析,主要考察反垄断法的实体内容,集中对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规制模式、规制原则、规制对象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经济学理论与经验、规范与实证的分析,并探讨了新经济领域反垄断法的经济理论和司法实践的问题。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首先论述了反垄断法的核心价值目标即经济效率目标的确立、发展、规范功能。认为经济效率是规则约束下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对于企业而言,就是企业在给定的资源稀...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经济效率
    第一节 反垄断法经济效率目标的确立
        一、规则下的理性选择与经济效率
        二、从美国、台湾地区的反垄断立法例看反垄断法效率目标设置的重要性
        三、经济效率目标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节 经济效率的内涵与补偿改进型效率
        一、资源配置效率与动态效率
            (一) 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及其实现机制
            (二) 动态竞争理论与动态效率
        二、资源配置效率与非资源配置效率
        三、作为反垄断法规范标准的效率
        四、效率标准的规范功能
第二章 垄断与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第一节 垄断的经济学界定
        一、垄断的经济学涵义
            (一) 完全垄断
            (二) 垄断竞争市场
            (三) 寡头市场
        二、垄断的形态
            (一) 基于垄断成因的形态划分
            (二) 基于垄断内容的形态划分
    第二节 垄断的法律界定与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一、垄断的法律界定
        二、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第三章 经济效率与反垄断法的规制模式
    第一节 不同市场结构的效率比较
        一、不同市场结构的静态效率比较
            (一) 垄断的成本
            (二) 完全竞争的静态效率损失
        二、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非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一) 生产效率与规模经济
            (二) 范围经济与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
            (三) 厂商规模的决定
        三、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与创新的关系
            (一) 创新假说及其理论与实证分析
            (二) 对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结论的评析
    第二节 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一、产业经济学的兴起
        二、结构-行为-绩效关系的经验研究
            (一) 结构SCP分析框架的建立
            (二) SCP框架下的集中度、进入条件与盈利能力
            (三) 早期计量经济研究
            (四) 计量经济研究的新发展
        三、市场势力与效率之争
            (一) 市场势力与效率之争的源起
            (二) 德姆塞茨的效率假说
            (三) 对德姆塞茨效率假说的评析
    第三节 反垄断法的有效竞争规制模式
        一、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的互动及非完全竞争市场的竞争特点
            (一) 市场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二) 非完全竞争市场的竞争特点
        二、反垄断法的有效竞争规制模式
        三、反垄断法的规制方法
    第四节 反垄断法规制原则及其经济解释
        一、反垄断法规制原则的发展
            (一) 本身违法规则与合理规则的滥筋
            (二) 本身违法原则的发展
            (三) 合理原则的发展
            (四) 反垄断法规制原则的一体化
        二、合理原则的经济解释
第四章 反垄断法主要实体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
    第一节 合谋行为的法律经济分析
        一、合谋及其博弈性质
        二、寡占合谋的制约因素
            (一) 市场集中度
            (二) 产品差异
            (三) 成本差异
        三、寡占合谋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 寡占相互依赖行为
            (二) 寡占辅助行为
        四、寡占合谋行为的经验分析及反垄断法上的意义
            (一) 寡占合谋行为的经验分析
            (二) 寡占合谋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
    第二节 企业合并的法律经济分析
        一、美国合并规制法的演进
        二、合并动机与效应分析
            (一) 横向合并的动机与效应分析
            (二) 垂直合并的动机与效应分析
            (三) 混合合并的动机与效应分析
        三、合并的反垄断法规制
            (一) 相关市场的界定
            (二) 预测合并的价格或产出效应
            (三) 效率评价
    第三节 掠夺性定价的法律经济分析
        一、掠夺性定价行为的概念与性质
        二、完全信息理论下的掠夺性定价
        三、非完全信息理论下的掠夺性定价
        四、掠夺性定价与正常竞争
        五、掠夺性定价行为的认定标准
            (一) 规则制定的依据
            (二) 掠夺性定价分析中成本的作用
            (三) 选择性方法
            (四) 对掠夺性定价认定标准的评析
    第四节 垂直约束行为的法律经济分析
        一、垂直约束行为的概念与形态
        二、转售价格维持的法律经济分析
            (一) 转售价格维持的法律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 转售价格维持的经济解释
            (三) 正的监督成本
            (四) 法律含义
        三、排他性交易的法律经济分析
            (一) 排他性交易概述
            (二) 美国排他性交易的司法实践
            (三) 排他性交易的经济分析
            (四) 排他性交易的其他经济解释
            (五) 搭售的法律经济分析
第五章 新经济与反垄断法
    第一节 新经济的基本属性
        一、新经济的界定
        二、新经济的属性
        三、新经济对反垄断法的挑战
    第二节 新经济与瓶颈、宽带接入政策
        一、瓶颈、宽带接入政策概说
        二、基础设施原则
        三、网络效应与互联
        四、冒尖市场、创新与反垄断
    第三节 反垄断法在新经济中的具体适用
        一、水平合并与反垄断法的实施
            (一) 单方竞争效果
            (二) 主要案例分析
        二、垂直合并与反垄断法的实施
        三、标准制定与合作
            (一) 非兼容的辩护理由
            (二) 对非兼容行为的反垄断审查
            (三) 动态兼容制度
    第四节 创新竞争与反垄断法
        一、创新的含义
        二、反垄断分析中的静态竞争与动态竞争
        三、创新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反垄断政策的协调
        四、知识产权与竞争政策—创新激励与创新竞争的平衡
第六章 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反垄断法的目标
        一、反垄断法公平价值之辩异
        二、中国反垄断法目标体系的构想
    第二节 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
        一、对经济性垄断的规制
            (一) 合谋行为
            (二) 企业集中行为
            (三)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二、对非经济性垄断的规制
            (一) 自然垄断
            (二) 国家垄断
            (三) 行政垄断
    第三节 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制模式与规制原则选择
        一、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制模式选择
            (一) 理论与经验支持
            (二) 中国反垄断立法面临的经济环境
        二、中国反垄断法确立合理原则的理论依据
            (一) 部分国家垄断和知识产权等特权式垄断的福利效应
            (二) 自然形成的垄断的福利效应
            (三) 行为性结构垄断行为的福利效应
            (四) 市场支配地位维持行为的福利效应
            (五)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福利效应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331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331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9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