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战略退却”思想

发布时间:2021-08-10 07:22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根据苏俄特有的国情,适时提出和实施了“战略退却”的策略。这些“战略退却”成为苏俄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成为理解列宁主义的重要切入点。列宁的“战略退却”问题可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问题。在“是什么”的问题上,列宁根据形势需要适时提出三次具有转折意义的退却任务,即为捍卫政权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向帝国主义退却、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由“剥夺剥夺者”退到“组织计算与监督”以及为发展生产力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到新经济政策。在“为什么”的问题上,列宁深刻分析了每一次“战略退却”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重要性。在这一过程,列宁以其尖锐的批判力与党内反对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批判了党内的“革命空谈”理论、“国家资本主义威胁论”,驳斥了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资产阶级邪恶的观点,以高瞻远瞩的眼光论证了退却与前进的辩证关系,为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理清了思路。在“怎么做”的问题上,列宁抓住每一次“战略退却”的关键点,充分利用退却提供的战略时机,最大限度地保证苏维埃政权的利益。在和约的争论中,他主张要把保卫苏维埃政权作为最高国...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列宁“战略退却”思想的形成
    一、列宁“战略退却”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列宁“战略退却”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
        (一) 苏维埃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
        (二) 苏俄初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直接过渡”设想的失败
第二章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的“战略退却”思想
    一、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向帝国主义作“妥协”和退让
        (一) 围绕布列斯特和约党内的争论
        (二) 签订和约意味着“战略退却”
    二、由“剥夺剥夺者”退到组织“计算与监督”
        (一) 退却到“计算与监督”任务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 以“计算与监督”为形式的退却措施
        (三) 正确认识“计算和监督”形式的“战略退却”
第三章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的“战略退却”思想
    一、列宁对实施新经济政策紧迫性的深刻认识
        (一) 国际形势变化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 国内矛盾激化与挽救苏俄社会主义政权的紧迫选择
    二、以新经济政策为内容的战略性退却措施
        (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到粮食税和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
        (二) 从国家资本主义退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
        (三) 适时停止退却,重新部署力量
    三、正确认识新经济政策“战略退却”前后的政策
        (一) 正确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二) 勇于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教训
        (三) 准确把握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实质
第四章 列宁“战略退却”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启示
    一、列宁“战略退却”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
        (二)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发展了苏俄社会主义事业
    二、列宁“战略退却”思想对当代中国实践的启示
        (一) 利用资本主义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二) 正视社会主义曲折,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三) 坚持求实创新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列宁开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逻辑[J]. 贾建芳.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3)
[2]论新经济政策时期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问题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 刘仁营.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5(03)
[3]再次退却中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俄国化的探索——“列宁晚期对科学社会主义俄国化的探索”之二[J]. 靳书君,汪松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4]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关于“计算和监督”的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 李小珊.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4(02)
[5]急剧退却中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俄国化的探索——“列宁晚期对科学社会主义俄国化的探索”之一[J]. 靳书君,汪松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6]关于全面理解列宁革命理论的几个问题[J]. 季正矩.  学术界. 2014(04)
[7]新经济政策“战略退却”思想的深度考察及其当代意义[J]. 胡芳.  贵州社会科学. 2014(02)
[8]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和实践及其当代价值——研读《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J]. 俞良早.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3(05)
[9]从“军事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探索的重大转变[J]. 彭进清,彭大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4)
[10]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退却”的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 俞良早.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 顾玉兰.南京师范大学 2003
[2]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D]. 戴锐.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33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333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5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