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城市用地扩张的经济贡献及配置效率研究 ——“两型社会”实验区设置前后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11-04 20:33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蔓延及用地扩张迅速,为此导致的区域社会经济及资源配置效率问题频发。探索如何量化及提升城市用地扩张的经济贡献及配置效率,有效控制城市用地的无序及蔓延扩张,成为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与用地矛盾的核心问题。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武汉市与周边黄石、咸宁、黄冈、鄂州、孝感、仙桃、天门和潜江八个城市区域合作的经济联合体,具有自然资源优势互补,产业结构合作共赢,政策支撑区域统一、差别化管理的特征。20002012年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增加140930.09公顷,其中20072012年增加101762.22公顷,占20002012年建设用地增量的72.21%,说明自2007年正式设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实验区以来,武汉城市圈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城市扩张迅速。本文以其为研究区域,文拟比较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实验区的设置前后城市用地扩张的经济贡献及资源配置效率,量化武汉城市圈城市空间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比较分析...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武汉城市圈城市用地扩张的经济贡献及配置效率研究——“两型社会”实验区设置前后的比较(3)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概况武汉城市圈各市的分布以及在湖北省的分布状况如图 3-1 所示。
华中农业大学 2016 届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中,L 为城市 i 和 j 的经济关联强度,P 为城市非农业人口数,V 为 GDP间距离。计算所有城市经济关联强度的基础上对城市i和城市j的关联强度所占总的比重(或称为经济隶属度)进行测算,可以反映两座城市 i 与 j 之间的度,公式如下:=Lij∑ Lijnj=1 (4)调程度分析于发展协调程度是一个描述状态的指标,且各项评价指标间不会在短时化或者结果上的明显变化,所以本文只对 2006 年与 2012 年两年的数据展程度分析。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业用地供给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饶映雪,戴德艺. 管理世界. 2016(02)
[2]省级以下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测度及优化探讨[J]. 王博,陈笑筑,何晓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1)
[3]中部6省土地要素投入对城市经济增长效率影响研究[J]. 徐枫,王占岐. 中国土地科学. 2015(10)
[4]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 王建康,谷国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8)
[5]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 钟成林,胡雪萍.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5(04)
[6]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与优化途径[J]. 李辉,王良健.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7)
[7]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差异性[J]. 张光宏,崔许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8)
[8]工业用地对中国城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J]. 高辉娜. 城市发展研究. 2015(03)
[9]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 范国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0)
[10]经济增长质量影响城市用地扩张的机理与实证[J]. 赵可,张炳信,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0)
博士论文
[1]土地资源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 曾伟.西南财经大学 2013
[2]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测度研究[D]. 刘凤祥.武汉理工大学 2011
[3]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 张恒义.浙江大学 2011
[4]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D]. 郝大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5]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研究[D]. 孟祥云.天津大学 2004
[6]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政策研究[D]. 李贻学.山东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D]. 刘朝松.中南大学 2014
[2]基于生态绿当量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 陈侥侥.西南大学 2014
[3]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 梁慧.华中师范大学 2012
[4]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研究[D]. 陈娴椒.西南大学 2011
[5]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问题研究[D]. 王康伟.辽宁师范大学 2009
[6]重庆市不同经济类型区耕地非农化比较研究[D]. 蔡进.西南大学 2008
[7]成都市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差异研究[D]. 童立里.四川农业大学 2007
[8]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 李晓龙.华中农业大学 2007
[9]建设用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研究[D]. 蔡枚杰.浙江大学 2006
[10]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探析[D]. 颜克芬.中共中央党校 2005
本文编号:3476393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武汉城市圈城市用地扩张的经济贡献及配置效率研究——“两型社会”实验区设置前后的比较(3)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概况武汉城市圈各市的分布以及在湖北省的分布状况如图 3-1 所示。
华中农业大学 2016 届博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中,L 为城市 i 和 j 的经济关联强度,P 为城市非农业人口数,V 为 GDP间距离。计算所有城市经济关联强度的基础上对城市i和城市j的关联强度所占总的比重(或称为经济隶属度)进行测算,可以反映两座城市 i 与 j 之间的度,公式如下:=Lij∑ Lijnj=1 (4)调程度分析于发展协调程度是一个描述状态的指标,且各项评价指标间不会在短时化或者结果上的明显变化,所以本文只对 2006 年与 2012 年两年的数据展程度分析。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业用地供给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饶映雪,戴德艺. 管理世界. 2016(02)
[2]省级以下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测度及优化探讨[J]. 王博,陈笑筑,何晓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1)
[3]中部6省土地要素投入对城市经济增长效率影响研究[J]. 徐枫,王占岐. 中国土地科学. 2015(10)
[4]土地要素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 王建康,谷国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8)
[5]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 钟成林,胡雪萍.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5(04)
[6]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与优化途径[J]. 李辉,王良健.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7)
[7]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差异性[J]. 张光宏,崔许锋.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8)
[8]工业用地对中国城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J]. 高辉娜. 城市发展研究. 2015(03)
[9]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 范国兵.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0)
[10]经济增长质量影响城市用地扩张的机理与实证[J]. 赵可,张炳信,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0)
博士论文
[1]土地资源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 曾伟.西南财经大学 2013
[2]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测度研究[D]. 刘凤祥.武汉理工大学 2011
[3]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 张恒义.浙江大学 2011
[4]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D]. 郝大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5]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互动影响研究[D]. 孟祥云.天津大学 2004
[6]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政策研究[D]. 李贻学.山东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D]. 刘朝松.中南大学 2014
[2]基于生态绿当量的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 陈侥侥.西南大学 2014
[3]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 梁慧.华中师范大学 2012
[4]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研究[D]. 陈娴椒.西南大学 2011
[5]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问题研究[D]. 王康伟.辽宁师范大学 2009
[6]重庆市不同经济类型区耕地非农化比较研究[D]. 蔡进.西南大学 2008
[7]成都市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差异研究[D]. 童立里.四川农业大学 2007
[8]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 李晓龙.华中农业大学 2007
[9]建设用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研究[D]. 蔡枚杰.浙江大学 2006
[10]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探析[D]. 颜克芬.中共中央党校 2005
本文编号:3476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47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