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育的注意力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4 19:02
本文首次利用“新经济”理论之一——注意力经济学对职业体育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分为5个部分,第1章为导论;第2章对职业体育的注意力经济属性进行概述;第3章讨论职业体育注意力经济中的产品性质;第4章讨论职业体育注意力经济市场结构的特征;第5章讨论职业体育注意力经济市场中“赢家通吃”现象。之所以这样安排,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职业体育产值增长的本质是什么?(2)为什么大众媒体与职业体育之间有产业融合的趋势?(3)为什么西方职业体育组织的垄断地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在回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本文所做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在研究方法上,第一次从“新经济”的视角尝试性的研究了职业体育注意力经济活动的基本问题,并期望构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将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背景和体育产业发展联系起来,指出职业体育注意力经济模式在当代职业体育的发展中居于主导作用,并区分了两种经济相态——服务经济和注意力经济,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论证了职业体育的注意力经济属性:职业体育所提供的产品可以以信息的形式在大众媒体上传播来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力,并通过注意力的二次“售卖”获得收入,...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职业体,h’注意力经济的捆绑模式示意图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就完全没有弹性。在这一点上,注意力类似于土地。注意力要素的收入全部都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租金,注意力的价格就是完全由需求所决定的(如图10).也就是说,随着注意力的争夺不断的加剧,注意力租金会不断的提高。而租金收入本身并不是价值的创造而是价值的转移。价格注意力图10注意力租金注意力的供给完全无弹性,注意力的市场价格就由它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也就是说,注意力产品的全部收入都是经济租.当注意力的需求为D,时候,单位注意力的租金为S、.当注意力的需求为DZ时候,·注意力的租金也增加到52.高德哈勃认为,物质经济的衰落恰恰是因为它的成功,物质过剩导致大量从业人员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而90年代以来网络经济的发展又使得信息也变得过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体育产品的定位与分类研究[J]. 石春健,原玉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05)
[2]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陈新蕊,陈品. 体育文化导刊. 2006(05)
[3]论垄断与反垄断立法[J]. 吴卉芳. 商场现代化. 2006(12)
[4]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的互动与双赢[J]. 陈宇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04)
[5]美国与欧盟法下的体育市场开发与反垄断[J]. 陈锋.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04)
[6]网络经济、寡头垄断效率与中国产业组织调整[J]. 邓俊荣,王林雪. 生产力研究. 2006(03)
[7]基于第三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体育产品分析[J]. 张保华. 体育科学. 2006(02)
[8]注意力经济下的传媒经营[J]. 黄耀红. 中国出版. 2006(01)
[9]大众体育注意力集成与时尚体育管理[J]. 王颖,黄泽民. 体育科学. 2006(01)
[10]赢得顾客眼球的艺术[J]. 顾伟.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6(01)
博士论文
[1]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 王庆伟.北京体育大学 2004
[2]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 许永刚.苏州大学 2004
[3]职业竞技体育的经济学分析[D]. 杨年松.华南师范大学 2003
[4]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 肖淑红.北京体育大学 2003
[5]中国媒体产业创新论[D]. 向东.四川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95182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职业体,h’注意力经济的捆绑模式示意图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就完全没有弹性。在这一点上,注意力类似于土地。注意力要素的收入全部都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租金,注意力的价格就是完全由需求所决定的(如图10).也就是说,随着注意力的争夺不断的加剧,注意力租金会不断的提高。而租金收入本身并不是价值的创造而是价值的转移。价格注意力图10注意力租金注意力的供给完全无弹性,注意力的市场价格就由它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也就是说,注意力产品的全部收入都是经济租.当注意力的需求为D,时候,单位注意力的租金为S、.当注意力的需求为DZ时候,·注意力的租金也增加到52.高德哈勃认为,物质经济的衰落恰恰是因为它的成功,物质过剩导致大量从业人员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而90年代以来网络经济的发展又使得信息也变得过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体育产品的定位与分类研究[J]. 石春健,原玉杰.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05)
[2]影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 陈新蕊,陈品. 体育文化导刊. 2006(05)
[3]论垄断与反垄断立法[J]. 吴卉芳. 商场现代化. 2006(12)
[4]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的互动与双赢[J]. 陈宇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04)
[5]美国与欧盟法下的体育市场开发与反垄断[J]. 陈锋.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04)
[6]网络经济、寡头垄断效率与中国产业组织调整[J]. 邓俊荣,王林雪. 生产力研究. 2006(03)
[7]基于第三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体育产品分析[J]. 张保华. 体育科学. 2006(02)
[8]注意力经济下的传媒经营[J]. 黄耀红. 中国出版. 2006(01)
[9]大众体育注意力集成与时尚体育管理[J]. 王颖,黄泽民. 体育科学. 2006(01)
[10]赢得顾客眼球的艺术[J]. 顾伟.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6(01)
博士论文
[1]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 王庆伟.北京体育大学 2004
[2]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 许永刚.苏州大学 2004
[3]职业竞技体育的经济学分析[D]. 杨年松.华南师范大学 2003
[4]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 肖淑红.北京体育大学 2003
[5]中国媒体产业创新论[D]. 向东.四川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95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49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