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本价值认识:经济增长和区域创新能力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22 17:31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速虽然保持在6%以上,但增长率有所下降。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实,以及对政策实施在人口数量增长效应上不及预期的担忧,提升人口质量、重视人力资本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从多个视角探讨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其中两个代表性的方向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力资本的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人力资本存量在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及区域创新能力中的影响力日益突出,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现有研究存在变量测度指标选取不够全面、数据更新不及时等不足,无法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本价值评价直接借鉴。基于此,本文从多维度评价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及区域创新能力的之间关系,为重新认识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本的价值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本文首先分析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针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人口出现的新特征,采用不固定弹性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收集我国2003-2016年统计数据,剖析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包括教育、健康、科技、人口迁移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201226942.0164633.47622546.921201328655.5544929.04923981.021201430904.6785318.74725863.551201534870.2656013.67229183.609201637716.5856519.96231567.399图3-1人力资本增速图由表3-5和图3-1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整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与李德煌和夏恩君(2013)估算的1990-2010年间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不断增长的结果相似;在人力资本增速上,2003-2012年的增速与乔红芳和沈利生(2015)估算的1978-2011年我国人力资本增长速度相似。但是在人力资本的构成上却存在差别,学研型人力资本的比重远远超过人口型人力资本,说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投入和积累,我国综合人力资本结构上质量指标已经超越数量指标,成为人力资本新的本质内涵。从图1还可以看出,我国人力资本增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03-2012年10年间人力资本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在2013年的时候人力资本增速急剧下滑,虽然2014年和2015年人力资本增速略有上升,可是在2016年再次下滑至个位数增速,而且2013-2016年间的人力资本增速明显低于前10年的增速,这与新世纪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整体变化态势,尤其是与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吻合,也符合我国进入“人口新常态”(李建民,2015)的特征,表明所选取的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前提基矗3.3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源于2003-2017年的《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14)式中,2R值为0.977,t值为24.347,F值为592.769,P值为0.000,表明模型合程度很高,并且消除了各变量共线性的问题。将主成分1Z与中心化解释变量的关系代入(14)式,得到如下结果:LKZKHZLHZKZZZLZHZKZLZnHYlnln11015.0lnln11015.0lnln11004.0ln11004.0ln10982.0ln11004.0ln11015.0ln10982.0l11004.0ln222(17)(17)式为中心化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间的关系,计算原回归模型的系数,得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tttttttttttttKLLLnHLLnKnHnLLnLLKHKLHYn00822.000514.000795.0ln00522.0ln01287.0ln00543.0ln11519.0ln18965.0ln08929.093320.4ln222(18)根据公式(2)-(10),计算得到2003-2016年各要素的年均增长率、产出弹性、年均贡献率、年均拉动经济百分比、替代弹性(表3-7、表3-8),并绘制出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图3-2)。表3-7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年均增长率(%)产出弹性贡献率(%)拉动经济(%)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13.360.41316.1050.3430.5520.30536.2181.81537.2564.5200.2244.839表3-8各要素的替代弹性替代弹性K/HK/LL/H均值1.0261.0011.008图3-2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思考[J]. 周星,马建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05)
[2]包容性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J]. 李玲,陶厚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9)
[3]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研究[J]. 马明,赵国浩. 财经问题研究. 2017(08)
[4]人力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门限回归[J]. 苏屹,安晓丽,王心焕,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 2017(05)
[5]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分析[J]. 李昕,关会娟.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7(03)
[6]多阶段人力资本投资:基于复合实物期权理论[J]. 黄生权,胡玮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02)
[7]我国相邻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研究[J]. 马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0)
[8]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到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兼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J]. 张同斌. 经济科学. 2016(05)
[9]网络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系——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 白景坤,丁军霞.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08)
[10]再论“25年周期进化说”: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 林新奇,张可人. 现代管理科学. 2016(08)
本文编号:3512149
【文章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201226942.0164633.47622546.921201328655.5544929.04923981.021201430904.6785318.74725863.551201534870.2656013.67229183.609201637716.5856519.96231567.399图3-1人力资本增速图由表3-5和图3-1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整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与李德煌和夏恩君(2013)估算的1990-2010年间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不断增长的结果相似;在人力资本增速上,2003-2012年的增速与乔红芳和沈利生(2015)估算的1978-2011年我国人力资本增长速度相似。但是在人力资本的构成上却存在差别,学研型人力资本的比重远远超过人口型人力资本,说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投入和积累,我国综合人力资本结构上质量指标已经超越数量指标,成为人力资本新的本质内涵。从图1还可以看出,我国人力资本增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2003-2012年10年间人力资本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在2013年的时候人力资本增速急剧下滑,虽然2014年和2015年人力资本增速略有上升,可是在2016年再次下滑至个位数增速,而且2013-2016年间的人力资本增速明显低于前10年的增速,这与新世纪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整体变化态势,尤其是与经济新常态的趋势吻合,也符合我国进入“人口新常态”(李建民,2015)的特征,表明所选取的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前提基矗3.3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源于2003-2017年的《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桂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14)式中,2R值为0.977,t值为24.347,F值为592.769,P值为0.000,表明模型合程度很高,并且消除了各变量共线性的问题。将主成分1Z与中心化解释变量的关系代入(14)式,得到如下结果:LKZKHZLHZKZZZLZHZKZLZnHYlnln11015.0lnln11015.0lnln11004.0ln11004.0ln10982.0ln11004.0ln11015.0ln10982.0l11004.0ln222(17)(17)式为中心化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间的关系,计算原回归模型的系数,得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tttttttttttttKLLLnHLLnKnHnLLnLLKHKLHYn00822.000514.000795.0ln00522.0ln01287.0ln00543.0ln11519.0ln18965.0ln08929.093320.4ln222(18)根据公式(2)-(10),计算得到2003-2016年各要素的年均增长率、产出弹性、年均贡献率、年均拉动经济百分比、替代弹性(表3-7、表3-8),并绘制出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图3-2)。表3-7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年均增长率(%)产出弹性贡献率(%)拉动经济(%)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13.360.41316.1050.3430.5520.30536.2181.81537.2564.5200.2244.839表3-8各要素的替代弹性替代弹性K/HK/LL/H均值1.0261.0011.008图3-2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思考[J]. 周星,马建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05)
[2]包容性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J]. 李玲,陶厚永.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9)
[3]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研究[J]. 马明,赵国浩. 财经问题研究. 2017(08)
[4]人力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门限回归[J]. 苏屹,安晓丽,王心焕,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 2017(05)
[5]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分析[J]. 李昕,关会娟.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7(03)
[6]多阶段人力资本投资:基于复合实物期权理论[J]. 黄生权,胡玮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02)
[7]我国相邻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研究[J]. 马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0)
[8]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到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兼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J]. 张同斌. 经济科学. 2016(05)
[9]网络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系——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 白景坤,丁军霞.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08)
[10]再论“25年周期进化说”: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 林新奇,张可人. 现代管理科学. 2016(08)
本文编号:3512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51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