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花园口经济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20:51
  新材料涉及范围较广,一般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51]。以新材料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材料产业是新兴产业的一种,由新材料的研发应用而带动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全球市场有着更大的拓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大多数国家都相继把新材料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在新材料技术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经过几十年奋斗,已经初步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产业体系。2010年,中国把新材料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由工信部负责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新材料产业第一次作出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规划。中国的新材料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美国的纳米技术、工程技术在全球相关的研究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以新材料产业为主而形成的产业集聚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产业园区能有效的吸引相关企业的集聚使现有的产业规模扩大,...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花园口经济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U形平均成本曲线

平均成本曲线,产业集聚


图 2.3 L 形的平均成本曲线Figure 2.3 The average cost curve of L shape要描述的是产品的平均成本(AC)和产量之间的成本曲线为 U 形(图 2.2 所示)。当产量水平较低降;反之,当产量水平较高时,平均成本随产品成本曲线呈 L 形(图 2.3 所示)。在平均成本曲线,直至生产量达到最小有效规模(MES)为止。超平状,或者略微上升。这也说明产业集聚根本的原而进行的固定成本分摊。生到产业集聚的形成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最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地域的选市场集中或交通便利的区域[11]。这在一定程度上加进了区域竞争力的增长。最终由于产业集聚而形成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学习曲线,学习经济,产业集聚


图 2.4 存在产业集聚时的学习经济Figure 2.4 Cluster Learning Economy in Existence of industry设产业在某一年的累计产量为 Q1,根据学习曲线显示,这时的平均成本为 AC1。由于产业集聚后,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学习,引发创新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使企业的累计产量 Q2 的成本会沿着学习曲线向下移动,随之平均生产成本 AC2 会下降。企业间的互动学习降低了产品的劳动成本,同时也为产业的产量增长提供了可能。2.4 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2.4.1 产业园区及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产业园区是经国家批准,通过实行特殊政策来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以达到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目的的有明确地域界限和相对独立的开发区域[38]。现阶段中国产业园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举办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出口创汇、促进技术改造和更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利用利用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各项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可以比照经济特区的规定实施,国家对开发区内的产业实施必要的监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材料产业——高技术发展的推手[J]. 李克健.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2(02)
[2]新材料产业化影响因素及优化途径[J]. 王艳芳,孙艳.  经济体制改革. 2011(05)
[3]论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聚区对就业的带动效应[J]. 王红伟.  商业时代. 2011(19)
[4]碳纤维产业发展与趋势[J]. 钱伯章.  化学工业. 2011(06)
[5]发达国家发展新材料的政策措施分析[J]. 陈广金.  中国科技信息. 2011(08)
[6]基于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的产业集成创新风险研究[J]. 王国红,邢蕊,林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2)
[7]产业集聚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1998~2007)的研究[J]. 颜克益,芮明杰,巫景飞.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12)
[8]新兴产业统计分类标准方法研究[J]. 新产业统计标准研究课题组.  数据. 2010(09)
[9]产业集聚生成机理研究进展及展望[J]. 李景海.  河南社会科学. 2010(04)
[10]价值、资本与产业重构——基于发展的新概念认识[J]. 冯凌,闵庆文,成升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6)

硕士论文
[1]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朝韩贸易物流园区选址研究[D]. 刘玲.大连海事大学 2010
[2]开发区土地利用水平评价研究[D]. 戴竹劲.华中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16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516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