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新经济论文 >

从国内外经验与启示探讨潍坊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1-12-10 22:17
  发展循环经济是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目前,潍坊市正处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经济发展之路,沿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发展模式,只能阻碍潍坊市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对策性建议,希望对潍坊市未来几年内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方法:一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然后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和启示,根据潍坊市的具体情况,对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构思。二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优势以及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方法,并制定相应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应建立完善以政策法规、人才技术和宣传教育为主的循环经济保障体系,着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以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为载体,构筑潍坊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对于国内其它学者对区...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文章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四、主要创新点
第一部分: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特征和层次
第二部分: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实践、经验与启示
    一、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实践
        (一)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二)日本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三)美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二、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
        (一)立法先行
        (二)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奖励机制与税收政策
        (三)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四)公众的参与
    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实践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
        (二)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
        (三)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发挥作用
第三部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
        (一)企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二)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三)我国城市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循环经济的经验
        (一)循环型企业的发展模式
        (二)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模式
        (三)循环型企业的发展模式
    三、我国循环经济中存在问题
        (一)资源环境产权模糊、价格扭曲
        (二)管理机制的障碍
        (三)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落后
        (五)公众参与不足
第四部分: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发展空间广阔
        (二)经济基础雄厚,循环经济初具规模
        (三)特色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
        (四)教育水平较高,创新成果丰硕
    二、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较大
        (三)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制支撑不足
        (四)环境压力较大,公众意识有待提高
第五部分: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对策措施
    一、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以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循环经济模式为中心
        (二)将清洁生产作为优先行动领域
        (三)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四)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体制创新和公众参与相结合
    二、潍坊市发展循环经济对策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保障体系
        (二)推进结构调整
        (三)推行清洁生产
        (四)构建循环经济支撑技术体系
        (五)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波市发展循环经济研究[J]. 袁玲儿.  华东经济管理. 2005(07)
[2]循环经济催生绿色GDP[J]. 王宪恩,赵晓霞,陈英姿,邱立民,李英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03)
[3]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 宋德勇,欧阳强,申米玲.  当代经济科学. 2005(03)
[4]传统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比较研究[J]. 刘贵富.  工业技术经济. 2005(02)
[5]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其途径探讨[J]. 孙明贵,刘建新,陈雪阳.  华东经济管理. 2005(03)
[6]关于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思考[J]. 张玉春,李宗植.  学习与探索. 2005(02)
[7]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J]. 孙佑海.  环境保护. 2005(01)
[8]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J]. 王长安.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12)
[9]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现状[J]. 练绪宁,曾家健.  企业经济. 2004(10)
[10]日本循环经济及其启示与借鉴[J]. 唐敦挚.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4(05)



本文编号:3533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533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