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对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03:00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推动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指标的设计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为核心,在大量查阅和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新经济增长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设计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在集对理论联系度和同异反态势度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模型,并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历史数据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评价。首先,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评价模型的基础理论——集对理论,在梳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新经济增长等理论的基础上,对“两型社会”的概念进行了细化。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历史概况,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其次,有关评价指标的设计问题,本文在大量查阅和深入研究社会评价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根据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和长株潭城市群自身的特点,有效地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在评价模型...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评价指标相关文献综述
1.2.2 评价方法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2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相关理论分析
2.1 评价模型理论基础
2.1.1 集对及其表示
2.1.2 同异反联系度的表示
2.1.3 集对势及同异反态势度排序
2.2 “两型社会”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新经济增长理论
2.2.4 “两型社会”概念的细化
2.3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概况
2.3.1 城市群的概念
2.3.2 长株潭城市群的历史沿革
2.3.3 “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3.1.1 评价指标的选择条件
3.1.2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3.1.3 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2.1 评价指标的提出
3.2.2 评价指标的说明
3.3 评价指标的检验
3.3.1 检验原则
3.3.2 信度分析
3.3.3 效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模型构建
4.1 评价模型与方法的选择
4.1.1 几种评价方法的简单说明
4.1.2 “两型社会”评价模型的要求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3 基于集对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
4.3.1 联系度表达式的确定
4.3.2 隶属级别的判定
4.4 基于集对理论的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4.4.1 态势度的表示
4.4.2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指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分析
5.1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评价
5.1.1 数据来源及说明
5.1.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1.3 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5.1.4 确定联系度和隶属度
5.1.5 “两型社会”评价与分析
5.2 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分析
5.2.1 协调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5.2.2 协调度的评价结果说明
5.3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5.3.1 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5.3.2 加深产业结构的调整
5.3.3 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附录B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C 确定“两型社会”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咨询问卷
本文编号:3535884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评价指标相关文献综述
1.2.2 评价方法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2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相关理论分析
2.1 评价模型理论基础
2.1.1 集对及其表示
2.1.2 同异反联系度的表示
2.1.3 集对势及同异反态势度排序
2.2 “两型社会”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新经济增长理论
2.2.4 “两型社会”概念的细化
2.3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概况
2.3.1 城市群的概念
2.3.2 长株潭城市群的历史沿革
2.3.3 “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3.1.1 评价指标的选择条件
3.1.2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3.1.3 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3.2.1 评价指标的提出
3.2.2 评价指标的说明
3.3 评价指标的检验
3.3.1 检验原则
3.3.2 信度分析
3.3.3 效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模型构建
4.1 评价模型与方法的选择
4.1.1 几种评价方法的简单说明
4.1.2 “两型社会”评价模型的要求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3 基于集对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
4.3.1 联系度表达式的确定
4.3.2 隶属级别的判定
4.4 基于集对理论的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4.4.1 态势度的表示
4.4.2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指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分析
5.1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评价
5.1.1 数据来源及说明
5.1.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1.3 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5.1.4 确定联系度和隶属度
5.1.5 “两型社会”评价与分析
5.2 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评价分析
5.2.1 协调度评价结果与分析
5.2.2 协调度的评价结果说明
5.3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5.3.1 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5.3.2 加深产业结构的调整
5.3.3 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附录B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C 确定“两型社会”评价指标权重的专家咨询问卷
本文编号:3535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53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