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DI非均衡分布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01: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凡的增长业绩,堪称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与这种增长相伴随的是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差距,长期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地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以FDI非均衡分布为视角,分析了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对统筹地区协调发展这一重大政策命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过程中采取逐步深入的推进方法,其基本研究思路是:首先,使用基尼系数和泰勒指数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历史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形成结构进行了分解,同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进行了检验,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全面了解;其次,以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再次,以FDI非均衡分布为视角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上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以省区为...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三大产业对以省区为单位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化的效应
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分别为35051家、678.90亿美元、277.58亿美元,占全国吸收Fnl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34%、5.28%和4.46%(见表5一l)。中国FDI数量分布明显存在“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性特征(见图5一1)。
由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利用FDI数量存在巨大的差别,导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劳均GDP存在巨大差别。图5一5反映的是东中西部地区劳均利用FDI的演变轨迹。从图5一5反映的结果来看,非常明显,在20世纪80年代东中西地区之间劳均利用FDI的差距比较小,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劳均利用FD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J]. 黄凌云,杨雯. 经济评论. 2007(05)
[2]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J]. 罗雨泽,罗来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06)
[3]FDI与二元经济转型:基于中部地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J]. 李林,曾华珑,黄日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06)
[4]FDI与国内资本:挤出还是挤入[J]. 罗长远. 经济学(季刊). 2007(02)
[5]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J]. 冼国明,文东伟. 管理世界. 2006(12)
[6]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 黄静. 世界经济研究. 2006(08)
[7]FDI、国内资本与经济增长——1987-200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 罗长远. 世界经济文汇. 2006(04)
[8]溢出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对北京市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J]. 贺灿飞,潘峰华. 中国软科学. 2006(07)
[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 管卫华,林振山,顾朝林. 经济研究. 2006(07)
[10]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 管理世界. 2006(07)
本文编号:3535794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三大产业对以省区为单位的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化的效应
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分别为35051家、678.90亿美元、277.58亿美元,占全国吸收Fnl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34%、5.28%和4.46%(见表5一l)。中国FDI数量分布明显存在“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性特征(见图5一1)。
由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利用FDI数量存在巨大的差别,导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劳均GDP存在巨大差别。图5一5反映的是东中西部地区劳均利用FDI的演变轨迹。从图5一5反映的结果来看,非常明显,在20世纪80年代东中西地区之间劳均利用FDI的差距比较小,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劳均利用FD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J]. 黄凌云,杨雯. 经济评论. 2007(05)
[2]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J]. 罗雨泽,罗来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06)
[3]FDI与二元经济转型:基于中部地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J]. 李林,曾华珑,黄日福.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06)
[4]FDI与国内资本:挤出还是挤入[J]. 罗长远. 经济学(季刊). 2007(02)
[5]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J]. 冼国明,文东伟. 管理世界. 2006(12)
[6]影响FDI技术外溢效果的因素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 黄静. 世界经济研究. 2006(08)
[7]FDI、国内资本与经济增长——1987-200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 罗长远. 世界经济文汇. 2006(04)
[8]溢出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对北京市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J]. 贺灿飞,潘峰华. 中国软科学. 2006(07)
[9]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 管卫华,林振山,顾朝林. 经济研究. 2006(07)
[10]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 赵伟,古广东,何元庆. 管理世界. 2006(07)
本文编号:3535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353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