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GDP增长率的因素分解及其政策含义
本文关键词:上海GDP增长率的因素分解及其政策含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将GDP增长率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纯劳动投入效应、纯劳动结构效应及四种交互影响,并实证研究了1952~2008年上海GDP增长率变动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上海GDP增长率主要由纯生产率效应、纯劳动投入效应和纯劳动结构效应推动,其中纯生产率效应对GDP增长率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1978年之后相对于1978年之前,上海GDP增长率对纯生产率效应的依赖度趋于增强。改革开放之后,上海GDP增长率整体依然具有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特征,但分阶段看,1978~1989年GDP增长率主要依赖于纯劳动结构效应,原因是此阶段市场化改革为劳动力跨部门流转提供了有利条件;1990~2008年GDP增长率主要依赖于纯生产率效应,原因是此阶段资本深化加速为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提供了坚实基础。基于这些分析结论,可以得出上海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若干政策含义。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纯生产率效应 纯劳动结构效应 资本深化 就业-产值结构偏差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CJL017) 上海市首届“晨光学者”项目(编号:2007CG09)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22.33;F12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上海经济在经过阶段性波折之后进入到持续增长阶段。图1和图2(见第100页)分别给出了1952~2008年上海名义GDP(以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以及真实GDP(以基期价格计算,1952年价格=100)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容易看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上海经济增长的源泉——“解读上海经济”系列报告之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高帆;石磊;;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3 汪红丽;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上海为例的研究1980—2000[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4 周忆粟;上海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5 王桂新;陈冠春;;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6 高帆;;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因素分解[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4期
7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8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9 徐现祥,舒元;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结构效应[J];世界经济;2001年05期
10 王玲;基于指数方法的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迪军;董青青;;产业结构调整对皖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崔凯;科技在农业生产函数中的演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3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4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蔡敏;赵新方;周端明;;中国农民时间经济价值的提高与农户投资结构转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乔志敏;;我国农地问题求解[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1年00期
7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8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杨卫安;;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前提条件及局限性分析——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常海庆;媒体规模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玉成;大兴安岭农林特产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2 陈来,杨文举;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稳态趋同:产出增长率与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3 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4 徐现祥;舒元;;协调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5 刘世锦;;关于我国增长模式转型的若干问题[J];管理世界;2006年02期
6 石磊;高帆;;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7 毛军;我国资本存量估算方法比较与重估[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徐现祥,舒元;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9 陈杏根;上海第三产业发展升级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10 黄胜利;对上海城市经济基础变动的探讨——兼与北京的比较[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敬琏;[N];文汇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帆;;中国各省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与劳动结构效应:1978~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2 刘致良;;资本深化、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住宿餐饮业增长[J];旅游学刊;2009年06期
3 宋一凡;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关系[J];平原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丁从明;陈仲常;;金融深化、资本深化及其互补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5 林翊;;闽台农业合作与福建农业资本深化[J];福建农业;2008年12期
6 孔庆洋;余妙志;张超杰;;中国工业深化和技术进步——地区视角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02期
7 杨俊;邵汉华;;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与全球化下的劳动报酬份额[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8 袁富华;李义学;;中国制造业资本深化和就业调整——基于利润最大化假设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9 吴声功;中国资本深化、技术变革与产业结构的调整[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10 杜佳慧;王建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贵才;卢荻;;资本深化、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高帆;;结构转化、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上海为例的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3 戴昌钧;贾杰;熊鸿军;;上海市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分解[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张曙光;;市场分割、资本深化和教育深化——关于就业问题的进一步思考[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曹阳;;就业压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渐进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杨文举;;中国1990年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演变——基于适宜技术理论的经验阐释[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赖存理;金汝斌;;影响浙江劳动就业的因素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8 ;入选会议论文目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9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金山;;要素市场化是农民增收的关键[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英杰;增加就业还需加速推进资本深化[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第七次降息的影响[N];网络世界;2001年
3 报告方:高盛访华团 执笔人:梁江;中国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可持续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叶欢聚;审视过度投资[N];国际金融报;2004年
5 李侠;资本红利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长期推动力[N];金融时报;2007年
6 罗楚亮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用工荒”仍是短期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陈晓平;中国企业应避免“掠夺式增长”[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本报记者 林春霞 张李源清;“用工荒是个好现象”[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涂正革 肖耿;中国工业增长,粗放还是集约?[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增长“黄金律”中的经济强国路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资本深化[D];复旦大学;2007年
2 伦蕊;制造业资本深化进程中的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朱轶;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就业变动:中国实证与区域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蒋长流;中国经济高增长时期资本深化与资本生产率变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陶洪;劳动生产率分解理论及其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7 蒲艳萍;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重庆大学;2006年
8 黄小勇;江西工业化进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婕;资本深化、劳动力异质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2 赵晓秋;资本深化对FDI影响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刘维臻;资本深化、技术选择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动态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戚红艳;广西工业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光勇;TFP增长、资本深化与经济收敛[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6 汤向俊;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亚云;中国地区工业的增长差异:基于DEA的经验分析[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8 廖尝君;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9 张婷婷;我国制造业边际资本收益率的差异及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龙飞;改革开放三十年辽宁、山东、广东三省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上海GDP增长率的因素分解及其政策含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tj/48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