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发展对海洋经济增长与区域收敛性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与β-收敛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港口发展对海洋经济增长与区域收敛性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与β-收敛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依据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得到,如果港口吞吐量增加1%,那么将带动海洋产业产值增长上升0.23%;β-收敛模型的分析得到结果说明11个沿海省份大力发展港口确实可以促进海洋经济差距收敛。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港口 海洋经济 动态面板 β-收敛模型
【基金】: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14YS055) 上海海洋大学三海人才计划与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A-2502-12-0000-57);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放基金(B-5008-11-0018-27);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A-0209-13-0105360)资助
【分类号】:F552.6;P74
【正文快照】: 一、引言 三、港口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港□是海洋交通运输的枢纽,港□物流产业不 1.动态面板模型。但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且还能带动相关 在经济活动中,许多经济变量不但受到本期若产业如船务代理、房地产、金融、服务、通信、保险等 干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前期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2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3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4 朱保华,徐丽天;经济增长与趋同假说[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徐现祥,舒元;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J];世界经济;2005年01期
6 陈安平,李国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间序列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7 金相郁;;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分析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8 张焕明;;我国人力资本的地区性趋同假说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4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5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刘峰;;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理论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苗俊哲;姜炎鹏;;河北省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9 曲鲁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发展态势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6期
10 王三元;;京冀两地经济差距及其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陈年红;张焕明;;追赶战略、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趋同[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于潇;;政府和市场对我国区域投资分布的影响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梁双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的理论思考[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7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8 崔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4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武梁安;市场规模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王欣;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于霞;我国知识生产函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9 朱志平;区域二重开放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宁;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2 张焕明;;我国经济增长地区趋同性的短期性与长期性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6期
3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4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5 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6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7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8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9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10 张晏,龚六堂;地区差距、要素流动与财政分权[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江;海洋经济与海洋开发[J];财经科学;2000年06期
2 王有邦;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J];人文地理;2000年02期
3 张善丰;从人类生产方式演进认识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年02期
4 张士锋;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标准的探讨──以宁波市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年04期
5 邱大洪;加快海洋经济开发速度[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105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10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