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腹地拓展对策
本文关键词:厦门港腹地拓展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运输经济学 经济腹地 集疏运网络 陆地港 海铁联运 供应链一体化服务
【摘要】:针对厦门港区位优势与其发展不匹配的现状,分析厦门港经济腹地的发展情况,比较厦门港与上海港、深圳港及福州港等周边港口竞争环境的差异,探索厦门港腹地拓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完善集疏运网络、加快推进内陆腹地"陆地港"建设、切实推进海铁联运业务发展和开展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对策。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分类号】:F552.7
【正文快照】: 厦门港的货物主要来源于福建省内、粤东、浙南和赣东南等地区。随着福州港及泉州港的港口资源和腹地资源逐渐整合,未来厦门港将面临抢占腹地货源的挑战。从邻近的区域看,厦门港面临着东南沿海周边港口群的强劲竞争。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及广州港等周边大港相比,厦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俊源;;发挥区位优势 拓展海铁联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04期
2 张俭;;大连港:海铁联运再迈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年15期
3 方雯;;发展海铁联运恰逢其时[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9年09期
4 贺向阳;汪月娥;;加快宁波海铁联运发展的策略[J];综合运输;2010年03期
5 吕昕红;;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J];集装箱化;2010年02期
6 吴厌;;海铁联运是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模式[J];群众;2010年07期
7 吴铁锋;朱晓宁;;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的方案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刘鹏;;我国海铁联运发展策略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年09期
9 彭庆;;长沙集装箱海铁联运的现状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2年12期
10 武慧荣;朱晓宁;钱继锋;;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分析及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湖北襄阳至宁波北仑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顺利开通[A];浙江港航(2013年第4期总第60期)[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洪波邋 李清;海铁联运,降低集运成本的关键[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蔡立;海铁联运跟进制造业转移步伐[N];中国水运报;2007年
3 林世雄邋郑层林 杜宏佳;厦门港海铁联运新突破[N];福建日报;2008年
4 记者 龚仁智 通讯员 何文彬;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前五月同比增长逾五成[N];中国交通报;2009年
5 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 何文彬;海铁联运“胃口”大开[N];厦门日报;2009年
6 长江证券 吴云英;高铁网渐成 海铁联运将迎破冰期[N];证券时报;2010年
7 驻津记者 曹玲 通讯员 薛力强;天津海铁联运初现成效[N];中国水运报;2011年
8 记者 王uG;铁路早日进港 实现海铁联运[N];联合时报;2013年
9 记者 魏康;海铁联运首次实现重箱往返[N];珠海特区报;2014年
10 特约记者 许辉;大连港发展海铁联运[N];中国交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迪;基于收益管理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箱位分配与动态定价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2 武慧荣;集装箱港口“船舶—堆场—列车”作业资源的调度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依梦;基于流体力学的海铁联运到港集装箱动态堆存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高剑波;厦门—南昌海铁联运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汪涛;集装箱海铁联运企业结盟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孙人杰;基于低碳经济的集装箱海铁联运效益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黄霏茜;基于低碳运输的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效益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胡毓东;宁波海铁联运运营模式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7 陈经海;基于运量预测与效益分析的青岛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李茂发;深圳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袁韵美;基于卷积理论的海铁联运动态衔接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黄浚源;海铁联运合理运距及运输组织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83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18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