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轨道交通溢价回收策略与多层级管治:以珠三角为例
本文关键词:跨市轨道交通溢价回收策略与多层级管治:以珠三角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跨市交通 溢价回收 多层级管治 城际轨道交通 珠三角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跨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应对交通拥堵,引导土地开发与通勤结构,促进区域一体化的策略。面对轨道交通巨额建设运营成本,多层级政府管治(Multi-level Governance)下的投融资模式和溢价回收(Value Capture)策略成为推动跨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基础。目前,对跨市交通设施的溢价回收和多层级管治还缺乏系统讨论。以珠三角为例,实证分析跨市轨道交通多层级政府的合作博弈、投融资模式与溢价回收策略,重点论述由"省部合作"向"省市合作"联合开发的溢价回收策略转变。研究发现,珠三角跨市轨道交通联合开发面临土地、规划和财税等制度约束以及政府间利益博弈,省政府主导的"省市合作"交通土地综合开发模式超越单个城市政府,实现区域层面的交通溢价回收,能为中国城际轨道交通融资和多层级管治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168;41501121)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KQCX20130628093909157)资助~~
【分类号】:F572
【正文快照】: 快速无序的空间扩张导致城市蔓延、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职住分离等问题。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公交模式,轨道交通在重塑城市区域结构、缓解交通问题和引导土地开发等发挥重要作用[1~4]。然而,面对区域交通设施巨额的建设与运营成本,如何推进多层级政府管治下的土地溢价回收,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祖琦;;公共投资的溢价回收模式及其分配机制[J];城市问题;2011年03期
2 樊慧霞;;房地产税溢价回收功能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效应分析[J];经济论坛;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飞;刘俊业;翟磊;;溢价回收视角下的城市生态治理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研究——从滇池生态保护费谈开去[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2 刘升;郭丽;;房地产税的改革:功能、实践经验与因应范式[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李艳飞;刘俊业;张文亮;;基于受益人负担原则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资金来源研究[J];财政研究;2013年12期
4 林雄斌;杨家文;林倩;;都市区中心城与次区域跨界协调发展探讨——以宁波为例[J];城市观察;2015年04期
5 王开科;庄培章;;多中心区域下的空间协调与管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朱一中;王哲;;土地增值收益管理研究综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姚梓阳;朱查松;罗震东;张京祥;;城乡连续谱的过渡特征及其城镇化策略研究——基于湖北省宜昌市龙泉镇的典型断面[J];上海城市规划;2014年05期
8 程哲;蔡建明;杨振山;邓羽;;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城市新区开发策略[J];建筑经济;2015年04期
9 尚正永;卢晓旭;张小林;吴启焰;;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5年08期
10 刘云刚;王丰龙;;尺度的人文地理内涵与尺度政治——基于1980年代以来英语圈人文地理学的尺度研究[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中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宋宏;城市轨道交通与房地产项目联合开发运行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继斌;长吉图区域空间结构重组与管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田晖;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5 马国强;基于整体主义的城乡统筹规划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邓元慧;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飞翔;我国房地产税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朱莹莹;完善我国房产税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赵心宇;房地产税归宿与效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向前;我国开征房产税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郁;;开发利益公共还原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发展——基于美英日三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6期
2 张俊;;美国土地价值捕获制度及其借鉴[J];广东土地科学;2008年01期
3 田莉;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管理[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4 张俊;于海燕;;国内外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价格月刊;2008年03期
5 刘君德,陈占彪;长江三角洲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3年06期
6 张娟锋;贾生华;;新加坡、中国香港城市土地价值获取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J];现代城市研究;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章;杨耀;;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12期
2 李忍相;叶霞飞;;客运专线与城际轨道交通并行建设时机探讨[J];综合运输;2008年06期
3 贾颖伟;关于建设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构想[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Z1期
4 王毅;三大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解读[J];综合运输;2005年07期
5 朴爱华;;关于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J];综合运输;2009年04期
6 许振田;刘福生;孙志华;;基于产业关联度的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预测[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年04期
7 王罗平;谭勇;;城际轨道交通高峰小时流量预测方法研究[J];河南科技;2013年04期
8 张琦;;城际轨道交通敷设方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06期
9 ;张祥安 加快发展跨区域城际轨道交通[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4年04期
10 赵旭峰;;我国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综合运输;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志红;;加快建设我国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必要性分析[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2 韦飚;;发展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刍议[A];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新发展——《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春峰;;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及制动技术分析[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基于出行链的城际轨道交通通勤出行选择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1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研究[C];2014年
5 许中容;;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协调研究[A];第十五届粤、京、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开工[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志红;;城际轨道交通桥梁梁端扣件节点间距研究[A];第十五届粤、京、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第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斌;城际轨道交通网引发长三角“同城效应”[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蒋心和;城际轨道交通呼之欲出[N];解放日报;2004年
3 记者 蒋心和;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掀高潮[N];解放日报;2005年
4 黄庭钧 徐寿松;长三角规划城际轨道交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郑蔚;长三角建5条城际轨交[N];文汇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震;全力打造长三角大流量城际轨道交通[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顾力;城际轨道交通放大长三角“同城效应”[N];中国交通报;2007年
8 李攻;山东构筑1500公里城际轨道交通网络[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孙巡;五年后:南京上班镇江安家不是梦[N];新华日报;2006年
10 彭晓和;沈抚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准备就绪[N];抚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长江;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蓉华;城际轨道交通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尹国栋;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陈康;珠三角公路客运与城际轨道交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巧云;城际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能耗的测算及其服务水平对城际交通运输能耗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张兴博;城际轨道交通车站布局及站内设施布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徐满满;城际轨道交通引入枢纽地区车站选址方案比选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陈鹏;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换乘衔接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潘维怡;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阻隔及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翟串梅;西安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预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蔡银燕;城际轨道交通旅客出行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31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23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