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损公路交通系统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
本文关键词:震损公路交通系统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灾害 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投入-产出模型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型 公路交通系统
【摘要】:公路交通系统在维持人民生活、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和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人口和经济的高度聚集,需要更加庞大和复杂的公路交通系统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严重加剧了公路交通系统的灾害风险。不可避免的地震灾害的袭击,将触发这种潜在的灾害风险并使其演变为一场灾难,造成异常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但会损毁社会经济发展的已有成果,同时,还将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区别于直接经济损失的直观性,震损公路交通系统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作为经济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灾害风险管理者和决策者所忽视。然而,近年来频发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令人触目惊心,,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关注震损生命线系统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问题。 震损公路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不但受制于交通系统工程学评估的可操作性及其与经济系统损失评估相衔接的可应用性,还受制于将现有的经济系统评估模型应用于自然灾害特殊条件下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因而,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变得尤为重要,震损公路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已成为减轻地震灾害经济损失、巩固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及减轻发展阻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以灾害系统理论、灾害风险理论和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一般均衡分析、情景分析和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剖析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内涵着手,深入研究了地震灾害对公路交通系统的影响、震损公路交通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影响机理、灾害情境下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的构建,恢复力要素的影响以及评估结果的合理范围等关键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包括: 探讨并界定了震损公路交通系统间接经济损失的概念与范畴。通过整理相关文献,指出为避免重复计算应以“流量”概念为基础划分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分析了地震灾害对公路交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影响,从影响进程与方式的角度提出了划分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依据;进而指出就经济系统内部各产业部门受影响的进程以及关联性而言,间接经济损失应进一步划分为初始和次生间接经济损失,从而提出了震损公路交通系统间接经济损失整体评估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概念体系。 震损公路交通系统间接影响评估模型的构建和初始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分析了地震灾害对公路交通系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机理,指出震后交通流量是反映公路交通系统冗余性进而影响公路交通系统可达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交通系统可达性为指标,构建了引入交通流量要素的改进的震损公路交通系统间接影响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地震灾害对公路交通系统的间接影响将通过公路交通运输业的产出下降转化为经济系统中的初始间接经济损失。 灾害情境下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构建研究。从经济循环流动的角度,剖析了震损公路交通系统对灾区经济的影响;假设震前灾区经济的均衡状态为基准场景,震后公路交通运输业的产出下降打破灾区经济均衡状态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灾害情境下的特殊影响因素和评估模型的局限性,构建了灾区动态投入-产出(Input-Output, I-O)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模型,通过模拟和比较地震灾害发生前后灾区经济均衡状态的变化评估了震损公路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损失。 震损公路交通系统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整体框架的案例应用研究。将所构建的从公路交通系统到经济系统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应用于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四川省什邡市公路交通系统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并对动态I-O模型和CGE模型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恢复力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间接经济损失的合理范围以及动态I-O模型和CGE模型在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315.9;F5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立波;刘小明;;交通基础设施及其效率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6期
2 刘希林;赵源;;地貌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以泥石流灾害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3 胡爱军;李宁;史培军;郭海峰;赵晗萍;尹新怀;;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基础设施破坏间接经济损失评估[J];经济地理;2009年04期
4 陈烨;张欣;寇恩惠;刘明;;增值税转型对就业负面影响的CGE模拟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5 劳承玉;;四川大地震的产业关联损失影响评估[J];山东经济;2008年05期
6 党玮;;社会核算矩阵的数据平衡技术:交叉熵方法及其实现[J];统计与决策;2009年19期
7 黄常锋;;社会核算矩阵平衡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13年07期
8 邹海波;吴群琪;;交通与运输概念及其系统辨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何萍,李志强;城市群震后交通快速评估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中国地震;2005年03期
10 都吉夔;张勤;宋立军;侯建盛;丁香;袁志祥;黄敏;卢永坤;;四川汶川8.0级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J];灾害学;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桂娟;城市自然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樊一江;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优化经济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孟彦菊;投入产出模型扩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马克卫;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王家明;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80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280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