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下北京交通发展模式转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06 16:26

  本文选题:京津冀 切入点:北京 出处:《城市规划学刊》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要求,以支撑区域格局优化和北京空间结构调整为导向,从三个方面提出北京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思路,即:①调整区域运输格局,推动"以北京为单核"向"京津石三枢纽、多节点"转变,相应优化调整北京枢纽功能;②主动谋划以轨道为主体,建立以北京为中心"圈-轴"式的空间与交通组织,提出多层次轨道系统布局思路;③构建与城市发展方向及区域衔接方向相匹配、与城市功能组织耦合布局的北京枢纽体系基于新的交通发展模式,提出了适应区域新型网络结构的大北京空间结构优化建议,重点构筑CBD、中关村、金融街、丰台站-丽泽、大红门-南苑、通州副中心(通州站)等6大面向区域的功能辐射枢纽,形成通州新城、大兴新城、亦庄新城等3大区域联系轴线上功能集聚枢纽(群)。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o coordinate development and to build a world city in Beijing, and to support the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pattern and the adjustment of Beijing's spat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transforming Beijing's traffic development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s, to adjust the regional transport pattern,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Beijing as the single core" to "Beijing-Tianjin-stone three hubs, multi-nodes", and to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Beijing hub function accordingly. The space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with Beijing as the center "circle axi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layout of multi-level track system is put forward to match the direc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regional connection. Based on the new traffic development model, the Beijing hub system coupled with the urban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Beijing, which adapts to the new regional network structure, with empha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BD, Zhongguancun, Financial Street, Fengtai Station and Lize. Dahongmen-Nanyuan, Tongzhou sub-center (Tongzhou station) and other 6 regional functional radiation hubs, forming Tongzhou New City, Daxing New City, Yizhuang Xincheng, etc.
【作者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交通研究分院;
【分类号】:F5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全波;李鑫;;面向京津冀一体化的天津区域交通发展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连雨;刘永平;徐志;曹伯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下天津市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7年01期

2 申骞;李静;刘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高速铁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智富时代;2017年01期

3 刘柳;李丽芳;李欣亮;;区域经济视角下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分级发展模式研究[J];智富时代;2017年01期

4 杨先花;;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战略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32期

5 祁春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背景下天津交通发展的SWOT分析[J];天津经济;2016年11期

6 孙景龙;任伟;胡世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港大港港区发展思路探讨[J];港工技术;2016年04期

7 郝媛;全波;;世界级城市群目标下京津冀机场群发展策略[J];城市交通;2016年03期

8 宋宁;;京津冀一体化快速轨道建设规划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09期

9 全波;陈莎;;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下北京交通发展模式转变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6年02期

10 严霄蕙;;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探析[J];中国商论;2015年3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国华;周乐;黄坤鹏;王有为;;高速交通网络构建下的城镇空间结构发展趋势——从“中心节点”到“门户节点”[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战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1期

2 池德振;刘冲;张娟敏;;基于协调理念的快速发展区域交通规划理论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7年06期

3 来逢波;任建兰;;区域交通系统的发展演进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影响与优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任艳丽;张丽;;呼包鄂区域交通发展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10期

5 李世伟;苏沪合作、借力发力——苏州区域交通未来发展之路[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06期

6 郑小鹏;;加快沪苏浙区域交通联动发展基本设想和若干建议[J];交通与运输;2007年02期

7 肖昭升;祝昭;;邯郸市构建区域交通中心的战略思考[J];综合运输;2008年10期

8 卢毅;李华中;彭伟;;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整合模式框架[J];综合运输;2010年10期

9 杨家其;许丰恺;;区域交通发展与服务公平性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8年11期

10 黄发高;艰苦创业 发展区域交通——荆州市江陵区交通局掠影[J];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宇;再接再厉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 群策群力缓解局部区域交通拥堵[N];宁波日报;2010年

2 刘贤芳 廖平 记者 向德孟;构建区域交通网络[N];广元日报;2010年

3 肖一邋刘先琴 河南省交通厅厅 安惠元;加快建立区域交通应急指挥中心[N];光明日报;2008年

4 李立强;交通运输部挂牌首月 直面区域交通纷争[N];现代物流报;2008年

5 记者宁波 通讯员王大建;汉川6亿元发展区域交通[N];孝感日报;2009年

6 田强;巴州区构建区域交通网络[N];巴中日报;2010年

7 记者 张陆龙 见习记者 胡安娜;强劲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努力提升区域交通优势[N];绍兴日报;2011年

8 记者 吴晓征;皖苏举行区域交通合作座谈会[N];安徽日报;2009年

9 喻爱民 余定洲;恩阳区全力构建区域交通新枢纽[N];巴中日报;2014年

10 记者 陶莎 通讯员 崔锦明 汤军越;海州区域交通“完全对接”[N];连云港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进有;区域交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李楠;区域交通信息集成与运输需求预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亚男;新疆南疆区域交通与经济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荣辉;区域交通与经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5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575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