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脱钩路径分析
本文选题:交通运输业碳排放 切入点:脱钩效应 出处:《长安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交通运输业已被表明是我国主要的碳排放行业,在如今的碳减排背景下,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发展低碳交通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及其脱钩路径进行探究对于构建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具有很大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为此,本文运用IPCC推荐的“自上而下”法测算1995-2014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基于Tapio脱钩指数模型,构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指数模型,并对1995-2014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测度分析,进一步运用基于Kaya恒等式的LMDI因素分解法和基于STIRPAT模型的岭回归分析法,对交通运输业经济增长中的碳排放建立影响因素模型,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探究影响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响应关系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明确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4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总量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三种脱钩状态,即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和扩张连接,整体脱钩状态较差,交通运输行业的低碳转型任重道远;(2)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表现为对碳排放量的驱动作用和抑制作用,两者的共同作用是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演变的诱因。其中,人均GDP和人口规模一直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表现为促进作用,前者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一直对行业碳排放表现为抑制作用,运输强度和能源强度整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3)人口规模、能源强度、运输强度、人均GDP是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能源结构的优化是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抑制力。具体而言,人口规模、能源强度运输强度、人均GDP分别每增长1%,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分别增长0.49%、0.39%;0.48%、5.51%;能源结构每优化1%,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量减少0.54%。最后,为实现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真正“脱钩”,本文从加强交通需求管理、优化交通运输能耗结构、降低能源强度和运输强度等核心出发,对未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路径的设定提出政策建议。
[Abstract]:Transportation industry has been proved to be the main carbon emission industr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economy to ensure the steady growth of economy and develop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o explore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its decoupling pa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e "top-down" method recommended by IPCC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14. Based on the Tapio decoupling index model, a decoupling index model of transportation carbon emissions is constructed. The paper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decoupling state between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industry from 1995 to 2014, and further uses the LMDI factorization method based on Kaya identity and the ridg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TIRPAT model.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From the angle of dynamic and dynamic combination, it probes into the deep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the response of industry economic growth.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decoupling states between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industry from 1995 to 2014, that is, weak decoupling. Expansion negative decoupling and expansion connection, the overall decoupling state is poor, and the low 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has a heavy responsibility. (2)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re the driving and restraining effects of carbon emissions. The co-action of the two factors is the inducement of carbon emissions evolution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mong them, the per capita GDP and population size have been promoting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The effect of the former is more obviou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ransportation energy has been shown as a restraining effect on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transport intensity and energy intensity as a whole have been shown as restraining effects on population scale, energy intensity and transport intensity. GDP per capita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carbon emission growth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restraining force for carbon emission growth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particular, population size, energy intensity and transport intensity, For each increase of GDP per capita,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will increase by 0.490.390.390.480.48 and 5.51. for every energ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will be reduced by 0.54. finall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al "decoupling" between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re of strengthening 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ing energy intensity and transportation intensity,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setting of decoupling path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512;X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0年03期
2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0年04期
3 王爱民,董俊民,黄江圳;我国交通运输业环境损害治理的系统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8期
4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1年02期
5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1年04期
6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2年01期
7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2年02期
8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3年03期
9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3年05期
10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文摘;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权忠光;;科技进步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理论、方法与测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杨涛;;交通运输业绿色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王贺礼;谢运生;罗成龙;黄贞岚;;交通运输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凯;张晓东;;交通运输业应积极向现代物流业融入与拓展[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炜熙;张金桥;;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系统恢复的影响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娄菁;;低碳交通-未来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新文;;西部大开发应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泽民;杨晨;;入世对兵团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中等城市道路运政管理工作第十二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致中;;中国交通运输业与运筹学[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10 张冀新;;生产性服务-交通运输业-城市群的纵向集成创新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陆娅楠;破解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难题[N];人民日报;2008年
2 郭艳君 驻马店市天佳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推动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N];驻马店日报;2008年
3 杨传堂 交通运输部部长;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五大任务[N];经济日报;2013年
4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试点八月全国推开[N];中国交通报;2013年
5 记者 赫文芳;我市全力推动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N];大同日报;2013年
6 实习生 王悦良;前6月 我市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4亿余元[N];攀枝花日报;2013年
7 窦桐;上半年交通运输业投资回暖[N];中国冶金报;2013年
8 记者 陈熹 通讯员 高斌 实习生 苏雪琦;交通运输业加速提质[N];湖北日报;2013年
9 记者 于宛尼;交通运输业技能竞赛决赛落幕[N];工人日报;2013年
10 记者 梁振君 通讯员 曾德立;交通运输业投资撑起半壁江山[N];海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亚楠;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梅天华;基于求偿权的电力碳排放权公平分配及收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王乃春;青岛市城镇碳排放水平及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其脱钩路径分析[D];长安大学;2017年
2 李若影;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长安大学;2017年
3 管廷华;河北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7年
4 肖义勇;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统计分析[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5 林荣;山东省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关系发展趋势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牟星;“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吴来福;公路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征管问题及解决办法[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张霞;“营改增”对云南省交通运输业实际税负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姚慧慧;“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10 曾颖;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政策模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7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63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