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网络结构与交通拥堵的关系研究——基于动态性拓展的宏观网络交通模型的解释
本文选题:城市规模 + 网络结构 ; 参考:《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11期
【摘要】:中国城市已经进入整体性交通拥堵时代,对城市规模、网络拓扑和交通控制的合理建模将有助于治理交通拥堵。拓展了城市规模下的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弥补了传统模型的缺陷,发展了交通拥堵指数模型,采用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网络结构与交通拥堵的关系。研究表明:车辆保有量、交通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街区密度)密切相关,并影响土地和网络资源的变化或区域间的再分配;拓展到城市规模下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后,每条道路的拥堵程度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人口对大城市交通拥堵越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小城市人口的适度集聚对交通拥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建设用地对交通拥堵极为敏感,城市规模越小灵敏度越高,其中交通用地的增加将直接增强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道路面积与城市交通拥堵保持正向关系;与此相反,城市道路里程对交通拥堵的作用始终为负,说明加密城市网络结构对交通拥堵治理意义更大。
[Abstract]:Chinese cities have entered an era of integrated traffic congestion. Reasonable modeling of city size, network topology and traffic control will help to control traffic congestion.The macroscopic network traffic model under the city scale is extended, the defect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is made up, and the traffic congestion index model is developed.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is used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scale,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traffic congestion.The research shows that vehicle ownership, traffic density and land use degree (block density)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affect the change of land and network resources or the redistribution between regions.The degree of congestion per road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ize of the city.The popul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raffic congestion in large cities, but the moderate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in small cities can alleviate traffic congestion to some extent, construction land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smaller the city size, the higher the sensitivity.The increase of traffic land will directly enhanc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raffic system; the road area and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maintain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on the contrary, the effect of urban road mileage on traffic congestion is always negative.It shows that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encrypted city is more significant to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内华达大学经济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JY04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JY054) “十二五”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TD12-5063) 天津社科基金项目(TJLJ15-007) 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KFJJ17-01)
【分类号】:F299.2;F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桂斌;交易成本视角的城市规模与政府选择[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城市规模[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3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城市品位[J];协商论坛;2004年02期
4 李宝梁;;城市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刍议[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5 武夷山;;城市规模多大为好[J];科技导报;2007年13期
6 杨洋;谢凤华;;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07年09期
7 徐云;;城市足迹馆:感受世界文明的底蕴[J];公关世界;2010年11期
8 阿纳休·萨巴尔毕斯科亚;彭永清;;与城市和谐共存[J];世界环境;2011年01期
9 吴家浩;高少慧;许维栋;;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10 刘丽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需处理好五种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小培;胡敏;;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珠海城市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曹慧;;论经营城市(节选)[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梁东;李瑞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问题及对策[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林;董海浪;张健;;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构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钱铭;;浅论控制城市规模与节约土地[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俞滨洋;陈烨;;论新世纪哈尔滨城市品牌的重塑[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同德;;我国城镇化进展中的城市规模布局的探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8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扬 通讯员 张琳彦;城市规模跨向“大蚌埠时代”[N];蚌埠日报;2012年
2 梁倩;我国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将改[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记者 杨宝迪;塑造一座有灵魂的城市[N];长春日报;2013年
4 早报记者 欧昌梅;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可能重设[N];东方早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中国应该重新考虑城市规模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本报评论员;城市治理 既要看得到更要管得到管得好[N];西安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王丽娟;个性城市要特色不要克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陈为邦;城市思想与城市化(上篇)[N];中国建设报;2003年
9 戴文杰;关于经营城市的几点思考[N];驻马店日报;2005年
10 王永山(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城市不能以营销来定位[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名良;中国城市适宜规模与偏向性财政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陈Z,
本文编号:1751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75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