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TI模型原理、实现及应用综述
本文选题:城市空间 + 可持续性 ; 参考:《人文地理》2014年04期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快速城镇化下的中国,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上日程。为此,期待有力的、可操作的工具用于定量模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预测不同政策下城市空间的发展趋势,为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分析了LUTI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思路、实现框架和建立中国城市LUTI模型面临的问题,并回顾了国内外利用LUTI模型模拟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以辅助表明城市空间决策的研究现状,希望能为中国的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模拟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the world development.Under 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China,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is on the agenda.Therefore, it is expected that powerful and operable tools can b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simulate the evolution of urban space,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space under different policies, and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LUTI model, constructs the train of thought, realizes the frame 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Chinese city LUTI model faces, and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uses the LUTI model to simulate the urban 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The research status of urban spatial decision making is indicated by the aid, and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urban spat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19) 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
【分类号】:F301.2;F5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华;;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Lowry模型模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梁进社,楚波;北京的城市扩展和空间依存发展——基于劳瑞模型的分析[J];城市规划;2005年06期
3 周素红,闫小培;西方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关系相关模型[J];城市交通;2005年03期
4 杨青生;黎夏;;基于动态约束的元胞自动机与复杂城市系统的模拟[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5 党云晓;张文忠;武文杰;;北京城市居民住房消费行为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6 黎夏;叶嘉安;;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发展密度模拟[J];地理科学;2006年02期
7 杨青生;黎夏;;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结合及城市用地扩张模拟[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8 伍少坤;黎夏;刘小平;龚友夫;;基于城市扩张的动态选址模型——以深圳垃圾转运站选址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3期
9 杨青生;黎夏;;城市工业空间增长的多智能体模型[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10 刘小平;黎夏;艾彬;陶海燕;伍少坤;刘涛;;基于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模拟与规划模型[J];地理学报;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德本;夏斌;赵冠伟;;基于逻辑回归CA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2 谭菊;甘喜庆;;基于可控邻域作用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扩张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李晖;李志英;刘大邦;易娜;杨树华;李国彦;;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月亮山景区景观格局动态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杨励雅;邵春福;聂伟;赵熠;;基于TOD模式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关系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曾凌云;王钧;王红亚;;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山区耕地变化分析与模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陈彦光;;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形式、量纲和局域性问题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华;;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Lowry模型模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张勇;;论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沿线土地利用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梁进社;逆序的Beckmann城镇等级一规模模式及其对位序一规模法则的解释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周洁;空间聚集的经济后果[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郝晋珉;周宁;王丽敏;郭德吉;;黄淮海平原村庄空间结构优化—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荣宝;董玉祥;陈梅英;;基于GECM与CA+ANN模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模拟[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曹滢;王鹰翅;;城市增长边界的理论与实施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忠暖;郭敏玲;许敏琳;;基于城市常规公交的广州居民可达空间的演变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庞西磊;黄崇福;赵思健;;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与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跟踪[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士君;宋樝;;论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观[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7 胡哲;陈胜;;浅析TOD模式在长沙市的应用[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8 张鸿辉;邓凌云;;多智能体农地非农化时空配置模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9 陆汝成;黄贤金;左天惠;肖思思;赵小风;张兴榆;;基于CLUE-S和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穆向丽;巩前文;张安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吕梁;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方法及其实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郭斌;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鸿辉;多智能体城市规划空间决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占;基于CA模型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姜俊厚;基于MIKE和GIS洪水风险计算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丽丽;沿海工业园区用地用海布局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曹庆安;基于RS与GIS的安福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向辉;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治理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孟小前;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扩展及预测模拟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建辉;中小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雪梅;基于SLEUTH模型的城市扩张分析及场景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修军,邬伦,谢昆青;空间动态模型建模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周彬学;戴特奇;梁进社;张华;;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Lowry模型模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张耘;冯中越;郭崇义;;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陆锋,周成虎,万庆;基于特征的城市交通网络非平面数据库的实现[J];测绘学报;2002年02期
5 余颖,扈万泰;紧凑城市——重庆都市区空间结构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6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7 潘泰民,曹连群,孙洪铭;首都的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北京城市发展方向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83年05期
8 徐永健,阎小培;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11期
9 张文忠,刘旺;北京市住宅区位空间特征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12期
10 朱玮,王德;大尺度城市模型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跃;;对城市空间导识系统的双向思考[J];中国标准导报;2008年04期
2 刘韶军;;科技进步与城市空间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8年25期
3 赵伟;;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8期
4 陈群元;喻定权;;现代城市空间和谐模式的特征[J];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09期
5 王健;;天津与巴黎城市空间比较研究[J];城市;2010年09期
6 陈晓明;;城市广场的空间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3期
7 李影;;建筑与城市空间[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年01期
8 杨纪伟;;轨道交通引导下的郑州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研究[J];江苏商论;2013年06期
9 戴淑庚;上海市城市空间置换与人口再分布的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1996年04期
10 赵景海,俞滨洋;资源型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兼论大庆市城市空间重组[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斌;;尺度调整背景下城市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原因、机制、后果与规划引导——以南方F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学彬;;空间风险:社会多元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空间[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永坚;;城市空间基础信息系统与网络GIS技术探讨[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王代容;曾奕东;廖飞雄;;华南城市空间绿化的应用与发展[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5 赵明;;榕树下的城市空间[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乔永学;韩晓光;;北京“单位大院”的历史变迁及其对北京城市空间的影响[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胡京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价值理性的初步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潘斌;;城市空间功能提升中的创意产业集聚策略——以上海大柏树地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筱;;转型时期深圳城市空间管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吕拉昌;;城市创新职能与城市空间创新体系[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 高春花 孙希磊;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反思[N];光明日报;2011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佳;和谐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正义问题[N];湖北日报;2012年
3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第八设计所8-A-2室主任 刘淼;刘淼:承接城市空间的延续[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王瑾瑾;城市空间与心灵建构的有机关联[N];学习时报;2012年
5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杨晓星 通讯员 张姝;市政协昨视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N];青岛日报;2014年
6 自由建筑评论人 李tD;作为空间的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7 记者 傅华云 骆辉 谢松 高洁 余红举 葛静 王小刚 杨志闻 浦敏 熊家福 刘惊天;关注城市空间安全隐患[N];南昌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曦;城市空间中的基因遗传与创新[N];中华建筑报;2013年
9 王洁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士;关于“淮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几点体会[N];淮南日报;2014年
10 实建;期待城市空间文化的和谐共生[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X;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黄瓴;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聂蕊;基于可持续减灾的御灾性城市空间体系构建和设计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汪勰;工业经济阶段增长推动城市空间跳跃拓展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吴端;针对城市主题事件的城市空间导视系统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于卓;遗传算法在城市空间增长中的量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代娟;基于SLEUTH模型的区域空间演变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观礼;基于公共交通的城市空间增长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余侃华;走向理性增长的城市空间实现途径初探[D];长安大学;2008年
3 马方进;近代成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1840-1949)[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杜聪;济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李小龙;欠发达地区小城市空间生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烨;网络信息化对城市认知和城市空间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9年
7 樊涛;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红霞;城市空间增长对交通需求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邓雪nr;乌托邦中的城市空间[D];郑州大学;2003年
10 蒋莉莉;城市空间紧凑布局模式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1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77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