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小时生活圈的划分及其变化分析
本文选题:一小时生活圈 + 广州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一小时生活圈对区域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制定,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均有重要的影响。划分一小时生活圈主要用到地铁、国道、省道和县级道路等数据。其中地铁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大都市。文中以广州市为例,根据城市交通网络来划分广州市一小时生活圈,定量并精确地分析地铁对广州一小时生活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013和2020年广州市一小时生活W基本上覆盖了广州市的10区2市以及周边的佛山市。②由于主城区基本是在越秀区、海珠区和天河区,2020年广州一小时生活圈中该3个区的面积比均为100%。③2013-2020年期间,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和增城市是一小时生活圈中增长较快的区域,这些区域也是地铁增长较快的区域。④广州一小时生活圈基本上没有岛状区域,主要因为广州市地铁-公路网络相对比较发达。
[Abstract]:The one-hour living circl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government policy making, and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residents. Division of one-hour circle of life mainly used in subway, national highways, provincial roads and county roads and other data. Among them, subway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especially in the large-population metropolis. This paper takes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divides Guangzhou one-hour life circle according to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d analyzes quantitatively and accurately the influence of subway on Guangzhou one-hour life circ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e-hour living in Guangzhou in 2013 and 2020 basically covers 10 districts and 2 cities in Guangzhou and the surrounding Foshan City .2 because the main urban area is basically located in Yuexiu District. In the Haizhu District and Tianhe District, the area ratio of these three districts in the one-hour living circle of Guangzhou in 2020 is 100%. During the period 2013-2020, Huangpu District, Panyu District, Huadu District and Zengcheng District are the faster growing areas in the one-hour living circle. These areas are also the fast growing metro area. 4. There is basically no island area in Guangzhou for an hour, mainly because the subway-highway network in Guangzhou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2011CB707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40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40016071)联合资助项目
【分类号】:F5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鹰;张新长;赵元;;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0年10期
2 钱建平;周勇;杨信廷;;基于遥感和信息熵的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以荆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3 林耿;张小英;马扬艳;;广州市地铁开发对沿线商业业态空间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4 邓春玉;;珠三角经济圈对外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5 顾朝林,陈田,丁金宏,虞蔚;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6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7 张宁;方琳娜;周杰;宋金平;江君;;北京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J];地理研究;2010年03期
8 邓锋,张小雷,杜宏如,刘海燕;乌鲁木齐都市圈交通联系分析及“2小时交通圈”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9 李涛;曹小曙;黄晓燕;;珠江三角洲交通通达性空间格局与人口变化关系[J];地理研究;2012年09期
10 黄翌;李陈;欧向军;汪云甲;李效顺;;城际“1小时交通圈”地学定量研究——以上海主城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厚道;杨山;;城市边缘区演化及其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曾丽群;何杰;单国彬;;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成都市正兴片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4 王莉霞;张杰;;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特征与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张廷海;;国内CBD产业集聚研究综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振宇,樊清训;城乡交错带耕地时空动态研究——以安阳市郊区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张廷海;;CBD商业集聚研究述评[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周旗,李景宜;城乡过渡带研究综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单良;武少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辽宁省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姜松;;高铁时代到来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新动力——以京沪高铁开通对旅游业发展带动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咏梅;连小平;;基于AHP的城市边缘区旅游地评价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范凌云;;苏锡常城市边缘区演化发展中生态问题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畔;张建召;王兴平;;大都市边缘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蔡栋;李满春;陈振杰;魏巍;胡伟;;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边缘区的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卢武强;石崧;卫东;;武汉市洪山区土地利用探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韩勇;梅昀;;武汉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7 藏留洋;刘健;;城市边缘区总体规划环评的几个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8 陈强;;南京市栖霞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轩明飞;;“城市边缘区”:中国城市化的软肋[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银蓉;汪如民;梅昀;;近年来我国城乡结合部非农建设用地扩张研究综述[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冰;遥感影像信息度量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王巍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高联雄;智能公交系统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张弘_";基于活动方法的个体出行行为分析与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双;中西部大城市城中村空间形态的和谐嬗变[D];重庆大学;2010年
8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9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思元;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福禄;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集约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想;无人机地面导航控制系统软件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查祥德;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振军;广州市萝岗区森林空间布局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韩斌;城市扩展中的边缘区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付倩;西安卫星城发展策略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贺晓丽;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分析及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帆;重庆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策划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超;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周洪涛;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连生,赵红英;北京城市边缘带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2 徐卓揆;刘德钦;林宗坚;;基于出行时间的缓冲区分析[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3 王海鹰;张新长;赵元;;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0年10期
4 杨山,查勇;太湖流域城镇形态的遥感信息提取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5 钱建平;周勇;杨信廷;;基于遥感和信息熵的城乡结合部范围界定——以荆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徐江;叶嘉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中的空间重构与区域治理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03期
7 武进,马清亮;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1990年02期
8 景普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9 张紧跟;;从多中心竞逐到联动整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模式转型思考[J];城市问题;2008年01期
10 田莉,庄海波;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和房地产联合开发的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施继元;都市圈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孟路;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黄兰;城市时间结构初步研究——以深圳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蔡国田;轨道交通建设对广州市零售商业活动空间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夏朝阳;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罗成书;杭州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国瑞;朱永滋;;改建珠江大桥[J];南风窗;1985年08期
2 ;1986——2000广州市饮食文化发展战略设想[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3 林滨;蒋厚锡;;广州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开放时代;1986年05期
4 ;广州社会经济情况[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6年02期
5 ;发展中的广州市公路局[J];港澳经济;1994年06期
6 ;广州市冶金工业科技进步的十年[J];冶金丛刊;1994年03期
7 ;关于做好《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广州市》的组稿工作的通知[J];广州政报;1994年03期
8 ;广州清远建立对口扶持关系 促进两市社会经济进步[J];广州政报;1995年09期
9 ;关于表彰广州市佳信华侨实业投资公司的通报[J];广州政报;1995年06期
10 ;’95广州博览会今年七月如期举行[J];广州政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喻忠恩;;岭南国语教育重镇:广州市立国语讲习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刘松龄;;地铁站建设带动下城中村地区改造策略——以广州市嘉禾地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长清;;广州市生长异常儿童膳食模式的研究[A];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及科学进展学术资料汇编[C];2002年
4 梁小红;王庆雄;袁广德;何跃飞;孙慧君;陈丽红;廖双丽;李杞梅;王捍红;;广州市孕妇碘营养状况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彭涛;王建军;李晓晖;易晓峰;;论亚运会背景下广州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基于城市发展供需关系的分析[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郭红雨;蔡云楠;;广州市城市色彩控制方法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彭涛;;论大城市外围地区的二重性特征与对策[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罗强生;陈其琛;梁志强;李妙琼;;广州市2000—2005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郭沈昌;许律西;;怀念莫淦明教授[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10 张杰;;对当前广州市健身房健身者锻炼现状的探讨[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文宗;音乐大师高论听痴满堂局座[N];广州日报;2005年
2 叶平生 穗环宣;八年努力坚持不懈治理 七大基础造就环保广州[N];广东建设报;2006年
3 ;中共广州市第九届委员会常委简历[N];广州日报;2006年
4 记者 文远竹邋通讯员 穗协宣 曾健萍;广州将收编培训10万“收买佬”[N];广州日报;2007年
5 刘金州;武警广州市支队准确认识基本国情增强官兵责任感[N];解放军报;2007年
6 刘春芳;广州将投资上亿元保护水源涵养林[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7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萧曼平 通讯员 骆和锦;城管支队行风评议获“满意”[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卢绍琨 周智勇 廖丽萍;三交通节点改造方案公示[N];南方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李静睿 通讯员 穗法宣;1800余万安置款发放360名职工[N];南方日报;2006年
10 谭亦芳 欧阳永晟 姚斌华 陈伟秋 邱创泓;广州耗巨资继续改造城中村[N];南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贵;广州市林火动态监测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2 刘燕舞;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永东;城市饮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4 郭清和;广州市城市森林服务功能及价值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苏建忠;广州城市蔓延机理与调控措施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6 朱丽;广州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何歆;广州市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段菁春;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和穗港大气颗粒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9 娄全胜;基于GIS的广州森林空间格局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刘君峰;大气细粒子化学组分在线监测系统及其实时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迎东;广州市大型屋苑社区体育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卢伟忠;广州市国税局税源精细化管理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于爱江;对广州市幼儿教师三个基本教育观念的调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伟坚;广州市木本花卉发展现状及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曾珏霞;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下的住区分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彭昕;广州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及其范型的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翠新;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潇;城市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房春丽;建国初期广州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1950-1953年)[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周艳星;1925~1926年广州市户口调查述论[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88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178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