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海上通道安全:基于利益相关性的战略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8 19:23

  本文选题:海上通道 + 国家利益 ; 参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随着我国外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海上能源运输依赖性的增大,海上通道安全日益成为牵动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只有深刻认识海上战略通道与我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国家利益为准绳,深入考察各条重要战略通道对我国国家利益的具体影响,才能把握其与国家利益之间的战略攸关性。当前与我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21条海上通道可分为关系我国核心利益的战略通道、关系我国重大利益的战略通道、关系我国一般和长远利益的战略通道三个层次。保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筹划,尽快制定我国海上通道安全战略;加强海上力量建设,提高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的综合能力;参与海上战略通道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建立海洋战略通道新秩序。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utward economy, especially the increase of dependence on marine energy transportation, the safety of maritime channel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strategic issue affect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Only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itime strategic channel and the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ak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as the criterion, and deeply investigating the concrete influence of each important strategic channel on the national interest of our country, can we grasp the strategic relevance between the strategic channel and the national interest. At present, 21 sea channel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our country can be divided into strategic channels related to our core interests, strategic channels related to the important interests of our country, strategic channels related to the general and long-term interests of our country.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maritime strategic channel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overall planning, formulate our maritime channel safety strategy as soon as possible,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maritime forces,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maintain the safety of maritime channels,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maritime strategic channels. We will active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order for marine strategic channel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大国崛起中的海外军事基地发展问题研究”(2013M540002)
【分类号】:F552;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邹立刚;;保障我国海上通道安全研究[J];法治研究;2012年01期

2 董建平;李涛;席建平;黎恋恋;;美国重返亚太对我国海上通道安全的影响[J];黑河学刊;2013年05期

3 王历荣;;论中国海上通道安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历荣;;全球化背景下的海上通道与中国经济安全[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淑芬;;日本海上能源通道安全法律保障机制[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2 刘明;;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3 贾大山;孙峻岩;罗洪波;;中国石油海运通道安全评价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史春林;;近年来中国防范和打击海盗问题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冯梁;;关于应对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的战略思考[J];东南亚之窗;2006年01期

6 刘明;;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J];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7 邹立刚;;保障我国海上通道安全研究[J];法治研究;2012年01期

8 胡杰;;简述冷战后东南亚的海盗活动及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万志龙;;对海军遂行护航任务中法律问题的思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10期

10 史春林;;中国防范和打击海上恐怖主义问题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春庆;;构建亚太地区海上通道安全合作的法律框架[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2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洋;建立信任措施实践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2 周云亨;中国能源安全中的美国因素[D];复旦大学;2011年

3 朱晓鸣;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魏书杰;中国海上贸易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陈锴;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张杰;成本规避与印尼和马来西亚在打击马六甲海峡武装抢劫犯罪上合作形式的选择(1998-2008)[D];复旦大学;2010年

7 冯德祥;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冲突协调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帅;海上运输通道风险分析及预警模型[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湛艳梅;中国海洋基本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白剑;美国驻东盟大使—缘起、职能与前景[D];暨南大学;2011年

4 次亚楠;中国石油进口安全战略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刘菲;论建立全球性反海盗国际法庭的必要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海芳;船舶登临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D];湘潭大学;2011年

7 丰华;基于国际危机管理的中美海上军事安全合作[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任珂瑶;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苏州大学;2011年

9 蒋晗晖;马六甲航道安全与中国的政策选择[D];外交学院;2006年

10 程立雪;美国航运反恐法律与主要措施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俄罗斯海上战略通道思想与政策探析[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2 李忠杰;;加强对国际战略通道问题的研究——评《国际战略通道问题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1期

3 李兵;;论海上战略通道的地位与作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4 段廷志,张晓峰;东亚地缘战略环境与中国海上安全[J];当代亚太;2004年04期

5 龚迎春;;日本与多边海上安全机制的构建[J];当代亚太;2006年07期

6 王历荣;;国际海盗问题与中国海上通道安全[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7 金永明;;论中国海洋安全与海洋法制[J];东方法学;2010年03期

8 江洋,王义桅;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中的南中国海问题[J];东南亚研究;1998年05期

9 邹立刚;;保障我国海上通道安全研究[J];法治研究;2012年01期

10 赵磊;;中国的国际和平参与战略[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余蓉芳;[N];中国国防报;2005年

2 郭一娜;[N];国防时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历荣;;论中国海上通道安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陆英祥;;干散货运力无序扩张恐损多项国家利益[J];中国远洋航务;2011年08期

3 郭志涛;;北粮南运海上通道建设风险和对策研究[J];粮食流通技术;2007年02期

4 何铁华;;IMO航行安全分委会第55次会议概况[J];中国海事;2009年10期

5 胡铁牛;海峡火车渡轮的“坐底式”方案探讨[J];上海造船;1995年02期

6 ;非常之年的非凡成就[J];中国船检;2009年02期

7 ;索马里海盗问题对中国的影响[J];世界海运;2010年08期

8 史春林;;美国对中国太平洋航线安全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中国海事;2011年02期

9 鲁樵柯;世界六大航路[J];中国水运;1997年06期

10 ;中国的出海口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J];水路运输文摘;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安;;船舶瞒报吨位的危害及对策[A];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08年论文汇编[C];2008年

2 王吉平;;目视航标灯器发展初探[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内河航标学组联合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菲菲;借港出海 扬帆远航[N];延边日报(汉);2010年

2 贾怡媛;营口:打开我区东四盟市海上通道[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3 记者 龙全忠邋通讯员 侯金龙;唐山海事局力保“北煤南运”海上通道畅通[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4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 陈虎;“航海自由”的背后玄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记者 宝东 李响;曹妃甸煤炭码头一期起步工程主体完工[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6 黄培昭邋刘宏 石华;中国船让全世界港航赚大钱[N];中国水运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寒;“这一刻,我们无比自豪”[N];青岛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静玉;八方通衢引清流[N];秦皇岛日报;2007年

9 钟轩;船舶减排新规逼近 中国积极应对[N];中国水运报;2008年

10 姚锋;营造和谐的用车环境[N];中国交通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丹;海上通道应急反应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叶明君;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对舟山海峡汽车轮渡的影响与对策[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79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079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