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交通拥堵环境下的城市出租车候时费优化模型

发布时间:2018-09-05 16:35
【摘要】:基于经济学需求理论,将出租车收入分为起步费、里程费与候时费。以出租车运力为约束条件,考虑了高峰时段与非高峰时段的出租车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了候时费对出租车需求与收入的影响程度,构建了交通拥堵环境下出租车候时费优化模型。根据北京市出租车市场的实际状况,以原有方案、调整方案与提出的方案3种方案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出租车起步费分别为12、14、12元,单位里程费分别为2.0、2.3、2.0元·km-1,候时费分别为24.0、55.2、55.2元·h-1时,出租车收入分别为669.9、504.9、675.9元;在调整方案下,出租车需求下降46.1%,出租车收入下降25%;在提出的方案下,出租车需求下降18.5%,出租车收入与原有方案基本保持稳定。基于现有的出租车费用结构,提出的方案能较好地实现出租车需求与收入的调控目标。北京市的出租车价格改革方案宜稳定或降低起步费与里程费,提高候时费。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mand, the taxi revenue is divided into starting fee, mileage fee and waiting time fee. Taking taxi capacity as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axi revenue during peak and off-peak period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waiting time fee on taxi demand and income. The optimal model of taxi waiting time fee in traffic congestion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axi market in Beijing, three schemes, the original scheme, the adjustment scheme and the proposed scheme, are verified by ex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tarting fare and mileage fee of the taxi are 12 / 14 / 12 yuan and 2 / 2 / 2 / 2 / km-1, / h-1, respectively, the taxi income is 669.9504.9675.9 yuan and the adjustment scheme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 that the taxi's income is 669.9504.9675.9 yuan (RMB / h ~ (-1) respectively). Taxi demand fell by 46.1 percent and taxi revenue by 25 percent. Under the proposed plan, taxi demand fell by 18.5 percent, and taxi revenue remained basically stable with the original plan. Based on the existing taxi fee structure,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better achieve the taxi demand and revenue control goals. The taxi price reform plan of Beijing should stabilize or reduce the starting fee and mileage fee, and increase the waiting time fee.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05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XJY00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Q501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0205110001)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J77)
【分类号】:F57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顾海兵,郑杰;出租车价格制度的经济学剖析——以北京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2 卢青;陈琦;;城市出租车价格管理问题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2年08期

3 刘科;沈建军;杨长虹;;关于城市出租车规划的模型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07期

4 杨英俊;赵祥模;;基于出租车运行信息的城市出租车运量投放计划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佳宁;沈瑶;;北京市出租车管制运价上调对司机福利水平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永艳;田瑞;林丽华;杜有晟;郭全斌;;呼和浩特市客运出租汽车数量预测模型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09年12期

3 杨康;齐怀超;肖飞;;城市出租车的投放控制模型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09期

4 丁舒平;夏楷;;基于GRNN的出租车保有量预测算法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5 何英;;完善出租车运价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的几点思考——实施出租车运价与成品油价格联动机制的方法比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6 吴毅洲;;城市出租车运力投放区域及其增量策略[J];交通标准化;2011年12期

7 胡军红;严亚丹;过秀成;;城市出租车发展规模预测方法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1年06期

8 谢劲松;唐热情;杨澍;苏小军;;基于出行强度的出租车规划模型[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4期

9 胡军红;许刚;李永义;;城市出租汽车发展规模理论与评价指标的确定[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Dao-Zheng Zhang;Daniel (Jian) Sun;Zhong-Ren Peng;;A Comprehensive Taxi Assessment Index Using Floating Car Data[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剑锋;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2 罗端高;出租车运营影响的城市混合交通网络均衡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3 杨英俊;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4 劳潮惠;基于双重约束性的出租客运政府规制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鸿婷;出租车运力规模评价与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张达;西安市出租车客运需求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杨昌涛;城市出租汽车保有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吕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客运出租车定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晏远春;我国城市出租汽车发展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6 李旭东;成都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7 胡军红;城市出租汽车交通发展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墨亚兰;城市出租汽车保有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丁舒平;城市出租车发展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10 武欣;城市出租汽车发展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涛,王琳,周征舸;马鞍山市居民出行选择决策心理研究[J];城市规划;1994年04期

2 高大启;有教师的线性基本函数前向三层神经网络结构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1997年03期

3 何春;;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在广州市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王昊;王炜;陈峻;徐任婷;;城市出租车交通分布预测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6期

5 王俊,陈学武;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出租汽车服务定价机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年04期

6 邹志云;蒋忠海;梅亚南;宋程;;大中城市居民出行强度的聚类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7年02期

7 夏钰,陈学武;基于神经网络BP算法的出租汽车保有量预测法[J];交通与计算机;2005年05期

8 毕小龙;袁勇;;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口预测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3期

9 陆建,王炜;城市出租车拥有量确定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10 边扬;王炜;陆建;;城市出租车运营网络平衡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扈中伟;基于浮动车技术的北京市出租车运营管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交通运输经济[J];公路运输文摘;2001年08期

2 ;交通运输经济[J];公路运输文摘;2001年09期

3 ;交通运输经济理论 世界各国概况[J];公路运输文摘;1996年09期

4 ;交通运输经济理论 世界各国概况[J];公路运输文摘;1997年09期

5 ;交通运输经济[J];公路运输文摘;2001年04期

6 ;交通运输经济[J];公路运输文摘;2002年11期

7 ;交通运输经济[J];公路运输文摘;2002年12期

8 ;交通运输经济[J];公路运输文摘;1994年06期

9 ;交通运输经济理论、世界各国概况[J];水路运输文摘;1995年03期

10 ;交通运输经济[J];公路运输文摘;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武强;叶护平;;交通拥堵与社会发展——以武汉市为例[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2 陈胜昌;;打破围墙合理规划 解决北京交通拥堵[A];“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大北京’论文集[C];2004年

3 周行卜;陆殿高;;正确利用信息技术 科学设计改善交通[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七届(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怀相;黄茵;;青藏铁路运输定价问题的研究[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贾光智;;铁路大型技术装备租赁研究[A];扩大铁路对外开放、确保重点物资运输——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暨中国铁道学会学术年会和粤海通道运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邢呈巍;;对我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快速发展和交通现状的调查初探[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陈忠富;;重庆交通运输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考[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黄序;;古都风貌与现代交通[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群;方瑞祥;;工业城市交通管理与淮南的科学精神[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10 ;建设发展中的杭州快速公交[A];中国巴士快速交通营运实践大会、城市公交环保节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晓燕;地上地下全力破解北京交通拥堵难题[N];北京日报;2007年

2 本报驻河内记者  利国;越南稳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N];经济日报;2006年

3 梅旺春 记者 谢松;11项措施缓解洪城交通拥堵[N];南昌日报;2006年

4 雷颐;在交通拥堵的背后[N];南方周末;2003年

5 孙玉波 汪恩民;如何构筑城市公交体系应对交通拥堵难题[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任孟山;北京治堵:公车与私车谁都不能逃[N];华夏时报;2007年

7 冯文玲 阳江涛;大力发展公交 调控交通需求[N];南京日报;2006年

8 赵擎;打造“畅通工程” 方便群众出行[N];绍兴日报;2007年

9 刘扬;交通拥堵的成本有多大?[N];北京日报;2003年

10 ;交通拥堵与城市规划[N];中国工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军占;非收费公路可持续发展中的资产管理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吴军;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优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陈玫;公交经济补偿与公共目标改善联动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4 朱明皓;城市交通拥堵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永平;交通运输经济系统动力学预警模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罗;出租车共乘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3 袁锋;济南市中心区城市道路拥堵收费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孙鹏;港口城市交通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许丰恺;道路交通社会公平性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潘鑫;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晋;天津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刘丽君;北京道路交通拥挤的外部成本分析[D];北京工商大学;2007年

9 吴秉辰;上海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陈铁文;长春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248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2248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b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