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武汉城市群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空间扩展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19-05-31 13:39
【摘要】: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空间扩展的关联分析是揭示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作用关系的重要切入点。采用等时线叠置法和指标分区法,分析了武汉城市群交通可达性及交通优势度与城镇空间扩展的时空格局、关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空间扩展具有内在联系,呈现出互动耦合、协同演进格局。从作用机理来看,交通运输体系通过直接效应、外部效应和乘数效应对城镇空间扩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城镇空间扩展在"量"和"质"上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要求,刺激并保障了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两者相互反馈、相互依赖。从政策启示来看,交通运输体系的空间不均衡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制定差别化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完善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加快区域经济增长和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
[Abstract]:......
【作者单位】: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10112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科学技术项目(2013-R2-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CSC011)
【分类号】:F299.27;F5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蒋兴,阎小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4期

2 曹小曙;马林兵;颜廷真;;珠江三角洲交通与土地利用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6期

3 张镱锂,刘林山,摆万奇,郑 度,李双成,阎建忠;青藏公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4 蒋海兵;徐建刚;祁毅;;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J];地理学报;2010年10期

5 邓羽;蔡建明;杨振山;王昊;;北京城区交通时间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2期

6 荣朝和;论交通运输在经济时空推移和结构演变中的宏观作用[J];地理学报;1995年05期

7 曹小曙,杨帆,阎小培;广州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3期

8 涂文学;;“势”之使然:武汉城市盛衰的历史解读[J];理论月刊;2008年06期

9 鲁莎莎;关兴良;方创琳;武红;;武汉城市群交通地理格局评价与时空演进特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刘勇;;与空间结构演化协同的城市群交通运输发展——以长三角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渊;鲁成树;王娟;;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2 王红玲;林建平;;汕头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3 周芸;周建华;段展展;;基于生态角度的山地公园道路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4 郭正刚,程国栋,王根绪;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嵩草草甸植物多样性分析[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5 王小丹,陈斌如,高攀,程根伟;青藏高原东缘贡嘎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钟业喜;蒋梅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可达性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单良;武少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对辽宁省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姜松;;高铁时代到来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新动力——以京沪高铁开通对旅游业发展带动为例[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涂婷;潘鑫;;城市多中心空间布局对交通拥堵的疏导——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2期

10 陈晓军,张宏业,任国柱;北京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空间格局与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房山区平原地区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可;陆涵;;对转型期城市交通体系重构的思考——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申翔;雷蕾;;基于公交引导的城乡一元化空间模型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邵一希;李满春;陈振杰;杨康;;地理加权回归在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中的应用——以常州市孟河镇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孙云鹏;;生态风险的气候变化情景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励雅;邵春福;;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及环境协调关系的灰色模型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张镱锂;阎建忠;刘林山;郑度;;兰州至西宁铁路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张镱锂;张玮;摆万奇;李双成;郑度;;行政单元与自然地理单元之间的数据耦合方法初探——以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曹国华;;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正东;周敏;;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申翔;;交通引导下的太仓市域城乡空间统筹布局[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吴文静;基于时空约束的出行目的地选择行为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11年

3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弘_";基于活动方法的个体出行行为分析与出行需求预测模型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6 屈广义;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马晓勇;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县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9 陈华;西南丘陵山区农村道路构建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波;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建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邱罗;广州薇甘菊空间分布预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杜小青;公路建设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黄滢;平原道路作用与景观协同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单连建;城市交通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徐冲;开封市区空间结构分析与调控[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丹;县域土地破碎化评价及分区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悦彩;交通运输节能问题的初步探讨[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孙义;沈阳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过秀成,吕慎;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空间布局[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1期

2 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3 过秀成,吕慎,安宁;组团式结构城市的轨道线网合理规模[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4 陆化普;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与出路[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5期

5 李朝阳,谢庆晖;大城市道路设施供需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4期

6 周商吾;组群式城市交通规划[J];城市规划;1993年03期

7 林卫;现代公交汽车线路的设计思想──昆明公共汽车示范线路的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1999年04期

8 徐永健,阎小培;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11期

9 范炳全,周溪召,严凌,熊世伟;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综合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11期

10 陈燕萍;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公共交通社区与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J];城市规划;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范炳全;徐亦文;张燕平;贺曙光;金芬;;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研究的理论与模型[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资讯[J];交通标准化;2011年15期

2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伽林解读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J];交通标准化;2010年16期

3 ;走节能环保之路 建设绿色交通——2010中国交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0年06期

4 李发鑫;;“节能攻坚、全民行动”——访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伽林[J];运输经理世界;2010年08期

5 曹玲;;温家宝: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J];交通标准化;2010年20期

6 殷缶;梅深;;“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J];水道港口;2010年02期

7 ;动态信息[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1年04期

8 海军;陈斌;;现代物流对交通运输业的启示[J];综合运输;2006年10期

9 胡优;蓝万炼;许友梅;;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山西科技;2006年06期

10 张觅觅;;倡导绿色交通 走节能环保之路[J];交通标准化;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宇;张小雷;雷军;董雯;;基于交通运输水平及复合流量的新疆城市体系演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五四;张伟亮;魏X;;基于市场调节和供求博弈的区域运输结构优化理论与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瑞超;王成新;王明苹;;高速公路与城市职能结构演化相关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学良;;交通网络、城市聚集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张冀新;;生产性服务-交通运输业-城市群的纵向集成创新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金凤君;;“十二五”时期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转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玉婧;孔静;;天津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谭小平;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N];中国交通报;2010年

2 记者 尹晖;无锡入围全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N];无锡日报;2011年

3 李建国 刘进;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N];河北日报;2011年

4 王忆青 黄琳琳;枣庄三措施推进低碳运输[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记者 刘兴增;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专题研究启动[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记者 王赤风;上海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朱昱璇 杜修战;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N];广安日报;2006年

8 记者 钱月婷邋实习生 葛树娟 通讯员 于磊;国家发改委调研组来我市调研[N];蚌埠日报;2007年

9 特约记者 洪文庆;库伦旗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N];通辽日报;2007年

10 陈实;为广州规划“进行曲”定基调[N];广东建设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袁静;交通运输供需结构均衡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2 曹阳;昆明城市发展研究(1949-1977)[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季琳;重庆两江新区背景下北碚城市形象建设[D];西南大学;2011年

4 俞林;铁路与公路货运系统协调状态及演进趋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董鹏;带容量限制的运输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89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489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2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