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基于物流量预测的铁路物流中心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2 09:32
【摘要】:本文是以现代物流快速发展为背景。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国际物流加入到中国物流产业的争夺之中。针对铁路货运发展遇到瓶颈且现代物流对铁路货物产生巨大冲击,铁路货运甚至中国物流行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铁路物流节点的完善对于铁路货运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这其中铁路物流中心的建立更将加速铁路货运向铁路现代物流的转变,推动综合交通货运网络的形成。针对铁路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论文展开探索性研究。 论文的前半部分,首先分析现代物流现状以及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建设,介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和提出的要求。现代物流日新月异,技术手段和设备不断革新。中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虽然物流相关的企业不断增加,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各自的经营中不但效率不高、浪费严重而且有很多违规想象。中国物流的进一步飞跃需要政府专业化的指导,需要社会整体物流建设和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接下来论文宏观讨论了铁路货运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铁路物流面对的选择。对于铁路物流的发展,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做出了阐述。列举了国内已经在规划建设的几个铁路物流中心。铁路旧有货运站已经不能满足铁路货运和中国物流的需求,加快铁路物流节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分析了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对于铁路物流甚至整个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而阐述了铁路物流中心的经营规划与管理。铁路物流中心作为铁路物流的重要节点对于铁路货运向铁路现代化物流的快速转型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介绍了铁路物流中心建成前的投资模式以及建成后的经营管理策略,如何使铁路物流中心尽可能地发挥它的区位优势。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的两种铁路物流中心建设模式即原有铁路货运站升级改造为铁路物流中心和地方政府与铁路合作新建铁路物流中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铁路货运站升级转型后的资源整合策略和业务模式。对于新建铁路物流中心的选址结合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提出了一些想法。 论文后半部分的主要思路,是以区域的铁路物流中心建设为探索对象,提出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应建立在详细的区域物流量预测的基础上。物流量预测包含物流流量、物流流向和物流成本等多个方面。物流量预测对于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前的可行性分析以及确定建设后的相关决策都有很大的影响。结合待建区域的地理、经济、政策情况。对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经济情况的重要指标进行了预测,然后再对于区域铁路、水路、公路等综合交通货物运输在一段时间内的货运量及周转作出预测,分析了不同运输方式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情况。在预测中论文使用了一元线性规划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等理论。物流量的预测首先可以清楚的看到区域内是否具有足够的货运量支撑铁路物流中心的运营;其次可以分析出铁路物流中心对辐射区域的影响力,地理交通状况是否可以保证铁路物流中心长远的发展潜力;再次物流量的预测也将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具体布局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物流量的大小决定了铁路物流中心的大概吞吐量,从来决定了铁路物流中心的占地面积,进来影响了铁路物流中心的选址。 论文选取了攀枝花地区为例进行了分析。根据论文的思路对于攀枝花地地理、经济、交通等状况进行了总结,然后根据攀枝花城市的具体特点,对区域的人口、国民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对攀枝花地区的铁路、公路、水路进行了物流量的预测。因为攀枝花为工业城市,矿产是其主要特点,对于该区域的主要货物也就是几种主要的矿产的的产量以及煤炭消耗情况进行了预测,这些矿产也将成为铁路物流中心建成后的主要业务对象。在此基础上对攀枝花地区建立铁路物流中心进行了详细的SWOT分析,认为该区域可以建设铁路物流中心,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和发展潜力。最后针对攀枝花铁路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提出了建议,并对其规模的确定利用物流量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对于具体的位置选择做出了初步考量。考虑到中国的现状,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就有铁路货运站的宝贵资源,将攀枝花铁路货运站作为基础同时新建一个铁路物流分区,两部分共同承担攀枝花以及辐射区内的货运要求。在具体位置上,为了使得两部分保持紧密联系,选取了格里坪作为新建区地点,该区与原有铁路货运站由渡边支线连接,交通便利并且距离适中。 目前,铁路集装箱中心以及铁路物流中心等基础节点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还有一些铁路物流中心正在规划中。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规划建设区域性的物流中心。以区域物流量预测为切入点,以货运量的预测作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国民经济情况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研究铁路物流中心在区域内的选址和布局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铁路物流中心规划建设方面的的研究也有很多的不足,更多的是借鉴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的相关理论。但是,铁路物流有其独特性。特别是我国的地域辽阔、情况复杂,每一个区域建设铁路物流中心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取舍。亟需专业化的理论对铁路物流中心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希望自己的探索可以抛砖引玉,对铁路物流中心建设以及铁路物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52;F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浩生;我国物流发展的特点与对铁路物流的思考[J];铁道货运;2002年05期

2 张蓓;铁路物流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2年01期

3 王少梅;物流人才是铁路物流由传统向现代跨越的保证[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5年02期

4 ;孙永福副部长在物资总公司首届科技大会上谈:科技兴路 加速铁路物流现代化步伐[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1994年01期

5 孟军齐,廉云;我国铁路向现代物流发展的探讨[J];甘肃科技;2004年03期

6 张小军;发展铁路物流中心的模式探讨[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7 袁可明;加快制定我国铁路物流标准化体系[J];上海标准化;2002年12期

8 董峰贵;论中国铁路物流工程及发展[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0年01期

9 周荛阳;;营销理论的演变对铁路物流的启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年08期

10 周荣征;;中长期铁路物流网的布局及优化方法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业展;;铁路物流成本控制分析[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范越;;构建西北铁路物流网络的设想[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峰;;苏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目标与物流量预测[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4 齐晓敏;;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现代铁路产业物流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田艳红;;中国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流科学与技术暨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赵秀丽;黄承锋;;基于成本分析的区域配送中心优化选址模型[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沈利华;罗勇;贾丽黎;;将物流的理念融人货运基地规划中——浅谈首都机场大通关货运基地规划方法[A];自主创新 实现物流工程的持续与科学发展——第八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琴;;金融危机和铁路大建设对铁路物资采购及物流管理的影响与应对措施[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嘉川;;焦粒生产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发军;柴苍修;;物流系统时空特性的分形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俊 许伟;佛山丹灶铁路物流中心2015年建成[N];现代物流报;2009年

2 张磊 洪大华 程年兵;高产更需物流高效[N];中国冶金报;2007年

3 记者 周小丁;下西物流园区去年物流量近50万吨[N];广元日报;2011年

4 于佳 王威;三位一体 三线直通[N];国际商报;2006年

5 记者 程娇 通讯员 沈彤中 实习生 王芳;海南粮食出港量增加[N];海南日报;2010年

6 郝明大;“东北物流城”落户辽宁铁岭[N];商务时报;2007年

7 陈国雄邋周国东;物博会签下40亿元物流合作项目[N];中国水运报;2007年

8 邹吉宏 于佳 王威;进出口物流成功“内迁”[N];青岛日报;2006年

9 陈涛;国外钢铁物流的四大特点[N];现代物流报;2007年

10 记者 刘宇鑫;姚景源:经济下半年将迎来较好增长[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英;基于随机服务过程的铁路物流服务系统可靠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唐亮;信息化条件下营运车辆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张丕景;物流减量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都;铁路特种货物物流网络构建及运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胡广华;制造车间布局优化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琦;内陆中转型铁路枢纽集装箱海铁联合运输组织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黄虎;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韩伯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综合发展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郑晓军;生产车间设施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闫妍;弹性供应网络系统的防御策略和应急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建华;铁路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单宝伟;基于物流量预测的铁路物流中心规划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3 夏丛伟;铁路物流中心功能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冯雪芳;基于价值链的西安铁路物流中心运营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常湃;铁路物流中心间运输产品设计及运输组织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权璐;铁路物流中心平面布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钟林;成都区域物流量预测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郭永胜;郑州东铁路物流中心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江丽鑫;区域物流规划中的物流量界定及测算方法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薛飞;云计算在铁路物流中心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4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544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