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评价、管理及保障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1 07:41
【摘要】:我国农村公路历经“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建设发展总量不断攀升,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各级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与此同时,也存在农村公路发展不均衡、附属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及建设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 本文充分发掘农村公路特性,对农村公路进行系统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公路评价、管理及保障体系,建立论文研究的横向理论基础;再从纵向上剖析农村公路基础数据收集、农村公路一致性评价、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管理策略及农村公路安全保障防护技术,展开阶段性专项研究;最后,以横向理论基础作指导,深入分析纵向研究成果,“横纵结合”展开论文研究,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升建设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首先,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系统性目标性分析,充分考虑农村公路系统性特性,构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评价、管理及保障体系,即基础数据技术体系、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建设发展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及政策保障体系五个体系。 其次,对农村公路数据收集特性进行分析,应用AHP-TOPSIS-RSR法排列调查内容优先组合秩序,确定农村公路基础数据收集内容,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并结合以“基本调查展开工作,并重抽样调查,辅以专项调查”的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系统调查方法,有针对性的集成设计了基本调查,抽样调查,专项调查三类调查表格,形成系统性的农村公路基础数据收集方案。 再次,运用对比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大量的农村公路发展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与筛选,建立农村公路一致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进行农村公路规划与执行一致性、农村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一致性评价。 最后,对比分析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管理现状,结合区域农村公路建设发展重点,研究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管理策略技术及政策保障;深入剖析农村公路交通特性,从农村公路危险路段识别方法、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用、典型路段防护技术进行了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并基于人、车、路、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性安全保障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本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一步成果。 基于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系统性目标性分析,构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评价、管理及保障体系; 应用AHP-TOPSIS-RSR法确定农村公路基础数据收集内容,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设计农村公路基础数据系统性收集方案; 运用对比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大量的农村公路发展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分析,建立农村公路一致性评价指标体系与分析模型; 基于农村公路发展阶段及道路交通特点,集成性地提出农村公路危险路段识别适用性推荐方法及一种新的农村公路危险路段识别方法——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 基于深度剖析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重点,针对性提出建设发展管理策略技术及政策保障。
【图文】:

规划协调,工程目标,工程系统,目标分析


图 2.1 规划协调工程目标程系统目标分析展和农民出行提供安全、便捷、快速、经济、标。通过农村公路安全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并且鉴于农村公路等级低,线形差,路侧环段进行特别防护。同时要加强完善城乡客运班生活出行。安全便民工程系统目标主要为安全配套化。如图 2.2 所示。

工程目标,农村公路


图 2.1 规划协调工程目标目标分析农民出行提供安全、便捷、快速、经过农村公路安全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且鉴于农村公路等级低,线形差,行特别防护。同时要加强完善城乡客出行。安全便民工程系统目标主要为化。如图 2.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军龙,张起森,张学民;基于集成法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5期

2 宋学文,张红艳,冯晓;农村公路研究现状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柳长立;国外公路安全审核的发展及其启示[J];东北公路;1996年04期

4 肖殿良;陈红;蒋枫;;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选用适用性分析[J];公路;2007年03期

5 吴毅洲;史寿山;黎新华;程小飞;;农村公路交通发展的系统工程研究[J];公路;2007年11期

6 马书红;王元庆;周伟;;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与发展对策研究[J];公路;2007年12期

7 卢川;单文胜;王朝阳;陈敏;;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量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及其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4期

8 郭应时;袁伟;付锐;;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9 顾志兵;相伟;过秀成;屠福其;;城乡公交统筹发展策略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10 张可;王笑京;刘浩;;交通信息提取计算理论及其技术框架与发展策略[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忠英;基于新农村视角的西部农村公路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安学武;农村公路发展系统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梁国华;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赞成;大系统分解协调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蒋枫;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适用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单瑞敏;我国农村公路客运发展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丽娜;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对比分析及改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栗琰;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经济行政规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王晓晶;区域农村公路环境影响绩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王兆林;四川省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林伟;济宁市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分析与项目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朱汉容;山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10 董秀凤;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7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547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