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编组站货物列车发车模式分析及策略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17:39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铁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经济发展的拉动下,我国铁路通过扩大路网规模、修建客运专线、更新技术设备、发展重载运输以及提速等手段,极大地缓解了供需矛盾。为了适应新时期货主对运输质量的新要求,铁路又通过推出“五定”班列、行邮行包专列等货运新品种,压缩编组站数量,增加直达货物列车的开行比例,加快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等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货物运输的质量。 但由于通过编组站改编的货物列车,仍是铁路货物运输的主要部分。目前除了铁路运输供给能力仍不能满足货物运输的需求外,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差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仍是组织型的行车组织体制,要全面提高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服务质量,改善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单靠增加运输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对我国的现有铁路行车组织方式进行改革。而编组站的工作组织优化是铁路行车组织改革的关键所在。 编组站发车模式优化问题的研究,对于指导我国编组站工作组织改革,全面提高货物运输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以理论研究为主,并充分借鉴和参考以往的研究成果,采用系统的观点,运用运输组织、最优化理论、数理统计、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对发车模式优化中的有关参数和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车模式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在编组站编组列车时满轴、正点、不违编这3个基本原则,对发车模式进行了分类,并把发车模式的优化问题转变成为寻找最优的最小编成辆数的问题。 (2)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车流的到达统计规律,并指出了车流规律拟合过程中,数据的分时段统计特性,使拟合的统计规律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对于车流到达规律发生变化的情况,给出了样本容量不足条件下车流到达规律的贝叶斯估计方法。 (3)为了准确测度发车模式不同产生的运输成本的变化,对发车模式给编组站工作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因最小编成辆数的改变在编发系统和到解系统内产生的影响,并通过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最小编成辆数变化对列车出发秩序和出发均衡性的影响。 (4)把编组站车辆的集结和编发过程看作一个系统,根据发车模式对编组站工作组织的综合影响分析,选用适当的指标和运输成本计算方法,根据车流到达规律和车辆集结编发过程以及相关约束,对选择不同发车模式给编组站带来的运输成本的改变进行了测度。 (5)在分析和借鉴已有的关于编组站货物列车发车策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发车模式问题的优化模型。根据期望最优的准则,给出了最优最小编成辆数的计算公式,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最小编成辆数的性质。由于公式中具体的参数难以确定,论文给出了通过仿真确定最优最小编成辆数的方法,并提出了与确定最优最小编成辆数相关的几个概念。 (6)在分析了欠轴发车有利的条件后,对编组站出发的欠轴货物列车的补轴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在编组站加挂去向不符合列车编组计划的车组和中途补轴两种利用欠轴列车能力的方法。 (7)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确定最优最小编成辆数的具体步骤,并验证了车流到达规律分时段统计的思想。 论文的研究涵盖了发车模式优化的主要相关内容,以期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使之能为编组站工作组织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及铁路行车组织体制的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U29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仍奎;评价车站系统能力协调的新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2 孙晚华,郑时德;编组站到达流生成方法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 谭立刚,杨肇夏;编组站模拟系统中到达流生成的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4 李夏苗,姚加林,谢如鹤,查伟雄;压缩中转车在技术站停留时间的系统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牛惠民,胡安洲;双向编组站系统作业分工的优化模型及算法[J];中国科学E辑;1998年04期

6 崔炳谋;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系统几个问题的研究[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7 何世伟,宋瑞,杨浩,胡安洲;列车提速对编组站运营工作的影响研究[J];铁道学报;2000年05期

8 王慈光;编组站列车解体方案的计数方法[J];铁道学报;2000年06期

9 史峰,方琪根,黎新华,莫辉辉,黄永柳;技术站布局的双层规划优化方法[J];铁道学报;2003年02期

10 刘敏;工业编组站解体车列选定的模糊综合评判[J];铁道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闫海峰;结点站间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徐杰;区段站阶段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和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刘海军;非线性随机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控制[D];郑州大学;2006年

4 王正彬;区段站阶段计划调整模型与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常军乾;编组站阶段计划编制系统设计与若干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郭寒英;编组站工作可靠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凌熙;多方向铁路编组站货车到达与集结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黎浩东;铁路编组站鲁棒性阶段计划编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朱东方;关于中国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变革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建军;货车定点集结技术可行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3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33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b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