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交通经济论文 >

雷雨天气引发的航班延误初步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30 01:38
【摘要】:近年来,天气成为导致航班延误的最主要因素,而其中雷雨天气是占比最高的因素,研究雷雨天气引发的航班延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15—2017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气实况报(METAR)数据、主基地位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某航空公司的运行数据,对雷雨天气时航班延误的特征做出分析,并在运行数据的基础上融入雷雨天气资料,对航空公司在雷雨天气下的延误情况做出了更精准的预测,为航空公司的运行决策提供支持。具体如下所述:本文依据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METAR报数据划分雷雨季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雷雨季节的延误状况相较于其他月份,呈现更严重的延误状况。起飞、到达延误的航班数,随着频繁出现的雷雨而递增。且雷雨高发月如7、8月份航班的延误率与雷暴日数呈正相关,雷雨日的延误情况不仅造成了当日的航班延误率增高,更会波及到次日航班。雷雨季的航班延误时长高于年均延误时长,且延误等级也较高。为了更好的预测雷雨季节的航班延误状况,为航空运行决策提供支持。基于历史数据,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起飞、到达机场、计划起飞、到达时刻作为主特征,再融入计划起飞、到达时刻的雷雨数据,能够更精准的预测航班的起飞、到达延误,其分类预测的准确率相比无雷雨数据整体提高了5%。本文还针对一次强雷雨过程引发的航班延误进行了详细分析,运用时序研究方法,发现此次雷雨造成的大面积延误时段在雷雨发生后1—3小时左右,且因为雷雨导致的航班积压,需要至少7小时才能恢复正常。对于雷雨季节的航班延误研究,结合现有的数据与预测方法,在民航多机构的配合下,可以更好的在合适的时间段放行航班,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益,保障飞行安全,减少损失。
【图文】:

航班,年度,民航,空域资源


第一章 绪论究背景十几年来,中国民航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几乎保持了一致的趋势,根据 运行监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民航航班运行效率报告显示,(图 1.1),2006度各类飞行起、落架次持续增长,11 年间增长了 178%,平均年增长 10度—2015 年度,民航航班的正常率出现下跌趋势,2016 年度止跌有所回度又有所下降。图 1.1 中的各类飞行,不仅是指运输类航班,也包括调机飞行,这些飞行共同占有有限的机场时刻资源和空域资源,影响着公共运水平(此处的各类飞行不包括航校训练)。

航班,航班延误


1 月 4 日仍有大量航班延误。2014 年 3 月 30 日,广州白云机场发生强对流天气过程,白云机场延误 350 架次, 390 架次备降 89 架次,,航班正常率仅为 9.15%;31 日延误 431 架,取消 144 架备7 架次,航班正常率仅为 19.07%[3]。如图 1.2 所示,2017 年全年导致航班不正常的原因有天气、公司、其他空域用户(含流量)和其他(包括时刻安排、机场、旅客等原因)[1]。2017 年航班延误最主素依次是天气、其他空域用户和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分别达到 51.28%、27.73%和%。民航航班运行对天气的依赖程度很高,不利天气导致的航班延误在整个航班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亟需精准预测天气、提前研究部署,积极应对不利影响,努力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航班运行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562;V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玉;章昊灵;;航班延误引发的乘客心理问题与服务策略探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航综;;代表委员为航班正点建言献策[J];广东交通;2010年02期

3 吴景明;;航班延误的间接损失也应该赔[J];消费者报道;2015年08期

4 熙怡;;欧盟航班延误超3小时乘客最高可获赔600欧元[J];广东交通;2012年06期

5 苏小妹;;航班延误补偿乱象[J];消费者报道;2013年05期

6 ;白云机场将成为全国首家电子机场[J];广东交通;2005年05期

7 靳懿德;;关于航班延误的法律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8年30期

8 邹辉;;国外航班延误处置机制及其借鉴价值[J];民航管理;2013年08期

9 黄聪;;对现阶段我国航班延误补偿政策的思考[J];民航管理;2014年02期

10 李达;;关于航班延误旅客补偿问题的一些思考[J];民航管理;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明亮;王青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航空公司改善航班延误程度的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2 ;降低过站航班因机务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率[A];山东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QC成果集[C];2002年

3 王楠;杨洪儒;周建军;曹敦波;;乌鲁木齐机场恶劣天气对起飞航班延误影响的量化研究[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4 青年论坛[C];2018年

4 肖雪;;提高航班管理 构建和谐民航[A];“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5 王勇;;浅析航班延误后的地面服务工作[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6 赵金;;航班延误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分析[A];“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7 王苗苗;;治理航班大面积延误 提升中国民航运行品质[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8 唐小卫;郝静麒;;枢纽机场加油车仿真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下册)[C];2014年

9 徐东生;;可靠性管理在飞机维修领域的应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冯思轶;胡晓芸;李沁;;基于CDM的航班综合信息应用平台研究[A];上海空港(第17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伟;飞机晚点招行“赔你等”[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 韩磊;航班延误别让旅客雾里看花[N];中国民航报;2018年

3 民航广西监管局 李东一;从一起投诉看如何加强航班延误后服务[N];中国民航报;2019年

4 洪永 记者 何星辉;“大雾神器”并不能彻底终结航班延误[N];科技日报;2018年

5 记者 赵展慧;大兴机场航班延误将有效减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

6 黄保才;一次航班延误引发的思考[N];台州日报;2019年

7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航班延误每年损失超20亿 应加快航空航天立法[N];证券时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孙震;欧盟:航班延误严格赔偿[N];中国青年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杨杰 实习生 张凌云;航班延误,能不能赔[N];中国青年报;2013年

10 本报通讯员 张珂;航班延误险 怎么买不吃亏?[N];中国民航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贾传亮;航空公司正点率考核与飞行员培养规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姚韵;航空公司不正常航班管理和调度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陈海燕;动态数据驱动的航班延误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刘玉洁;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与波及预测[D];天津大学;2009年

5 曹卫东;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航班延误波及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6 杜婧;航线网络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7 荣耀;通用企业级应用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及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刘小平;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及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巡;航空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与航班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雷雨天气引发的航班延误初步量化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9年

2 杨丰宁;基于A-CDM的航班延误恢复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9年

3 吴薇竹;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的航班延误管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4 陈丹;民航领域延误现象防范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瞿佳琪;航班延误下旅客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6 满兵兵;哈尔滨机场处理航班延误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吴明海;航班延误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8 冯晨曦;桃仙国际机场飞机延误风险管理体系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张皓瑜;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航班延误传播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10 闵捷;基于数据挖掘的航班延误的分析与预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5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tysjj/2645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f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